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原开放新气象(人民西藏四十年·开放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05: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何勇 郑少忠 徐锦庚

  蜿蜒曲折的中尼(中国—尼泊尔)公路上,汽车来往穿梭;世界海拔最高的航线上,大型客机掠过蓝天;历史悠久的拉萨八廓街,各国客商络绎不绝……西藏高原正张开臂膀,热情地拥抱世界。

  目前,西藏经济贸易对象已发展到70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悠久的西藏文化也揭开神秘面纱,走出高原,一个全方位开放的新西藏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走出高原,迈向国际市场

  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是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最有名的城镇,居民中夏尔巴人众多。漫步樟木镇,街道整洁划一,建筑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40年前,这里是一个偏僻落后的边陲山村。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樟木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桑姆介绍,2004年,这里的夏尔巴人年人均收入4370元,是40年前的20多倍,其中现金收入占九成以上。

  夏尔巴人致富,靠的是边境贸易。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们走出深山老林,做起了国际贸易:樟木镇的夏尔巴人搞边贸的有86户,搞运输的有67户,开家庭旅馆的有50家。从这里,西藏名优特产、民族手工业产品,羊绒、羊毛、药材、牛羊肉,卡垫、唐卡等源源不断地输出到尼泊尔和南亚其他国家。

  樟木镇的发展见证着西藏对外开放的脚步。西藏积极拓展与尼泊尔等国的边境贸易市场,目前已建成樟木、普兰、亚东等5个边境通商开放口岸,去年全区边贸进出口达9000多万美元。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边境贸易和国际市场“绑”到了一起,去年全区出口活畜31.5万头、羊毛3200吨。

  除了边境贸易,西藏还积极发展远洋贸易。200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达2.2亿美元,是1965年的93倍,其中出口1.3亿美元。为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西藏取消了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区别待遇,把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到今年6月,西藏拥有各类进出口企业364家,外贸市场发展到70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商品已从粮食、皮张、羊毛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纺织、化工、机电、建材等工业制成品。

  筑巢引凤,诚待八方来客

  走出去,争做蛟龙,畅游国际市场;请进来,当“学徒”,诚待八方客商。2004年,丹麦嘉士伯集团投资拉萨啤酒公司,成为首家进入西藏的世界500强企业。丹麦方负责人说,西藏不但有着神奇的魅力,也充满了商机。

  欲引凤,先筑巢。西藏把优化软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一环来抓,仅2004年,就取消和调整了156个行政审批项目,废止了94个不适应开放形势要求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当年,西藏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13个,实际到位资金15.66亿元,投资多集中在藏医药、旅游、高原生物、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领域,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近5年来,西藏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

  8月15日,记者在年生产能力5000吨的拉萨金田青稞酒业公司看到,来此销售青稞的农民排起了队,公司以高出市场15%的价格敞开收购。农民拉巴次仁说:没有这个企业时,我们的青稞价格低,又不好卖,现在不用愁了。

  开放的西藏更是旅游者的天堂。在西藏采访,无论是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还是在偏远的阿里古格王朝遗址,无论是在“天湖”纳木错,还是在藏南雅砻谷地,总能看到肤色各异的外国游客留连忘返。西藏,已成为最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西藏又推出了民族民间节庆、农牧区旅游、自驾车旅游、自助旅游和漂流等旅游项目,把旅游做成了富民产业。农牧民群众接待服务的游客人数由2003年的12026人增至去年的近3万人,总收入6800万元。8月14日,在乃东县昌珠镇,“藏家乐”的主人卓玛高兴地说,两个月的旺季中,她家接待了60多名中外游客,纯收入3000多元。

  2004年,西藏接待海内外游客1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旅游业已成为西藏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文化交流,展示真实西藏

  如今,西藏“送”出去的远不止牛羊绒、地毯编织品等,开放的西藏频频在国内外舞台上展示其民族文化魅力,展示西藏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中国西藏文化周”已逐渐成为世界了解西藏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西藏自治区新闻办公室主任顿珠多吉介绍,“中国西藏文化周”已在比利时、泰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通过图片、唐卡、珍宝展览和精彩纷呈的歌舞演出,以及藏学家活佛交流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展示了西藏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浓郁独特的风土人情,向世人呈现一个真实的西藏,所到之处都掀起了一股“西藏热”。

  7月15日至21日,“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周”在香港举办,全景式地介绍和展示西藏的生活、文化、宗教、生态、建筑、医药等,10万多香港人到现场,近距离地了解西藏。“文化周”感染着每位参观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听众德拉斯特莱观展后留言:“西藏文化周使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西藏,了解到西藏所经历的巨大变化,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类似“中国西藏文化周”这样的对外文化交流,带去的不仅是文化艺术,更有情感上的交流和认知。多次随团演出的西藏歌舞团演员丹增说:“西藏与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虽然相隔遥远,但人们的感情是相通的。我们的演出能让更多的人增进对西藏文化的了解。”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28日 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