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继承、弘扬珠江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09: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欧初

  1945年1月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的旗帜在五桂山头升起,成为华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成长壮大的重要标志。60年后,我们这些当年珠纵老战士,在庆祝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之际,高唱《西海颂》,重登五桂山,眺望奔腾不息的珠江,目睹繁荣昌盛的珠江三角洲,爱国爱乡的热血依然在胸中鼓荡如潮。

  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军及其帮凶,珠江纵队在远离中央,孤悬敌后,力量悬殊的重重困难之中,紧密依靠群众,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环境,坚持武装斗争,与东江纵队、琼崖纵队及其他兄弟部队共同开辟出华南抗日战场,与老大哥八路军的华北战场、新四军的华东战场一道,在敌人后方燃遍人民战争的熊熊烈火,提高了人民群众、海外华侨“抗战必胜”的信心,令日本侵略者焦头烂额,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珠江纵队的光荣历史,值得珠纵全体指战员永远自豪,也令当年在珠江地区从事其他工作的同志、以各种方式支援部队的当地群众深为骄傲。

  珠江纵队的光辉战斗历程并不孤立。它既是由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共同组成的抗战画卷一个重局部,又是源远流长的珠江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浇灌出来的一株英雄树。我们纪念珠江纵队成立60周年,缅怀先烈,回顾当年的斗争,必须继续弘扬八路军、新四军的优良传统,同时要重视继承与弘扬珠江精神。

  (一)渊源有自

  与中华古国其他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淤积成陆的时间不算长,但珠三角地区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如同滚滚珠江汇入浩瀚南海,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一贯融入中国大历史。

  中山县的前身香山1152年设置县后不过数十年,蒙古统治者席卷华夏大地,南宋王朝就在珠江出海口之一崖门侧最后覆亡。伶仃洋的无尽波涛,激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句,成为此后历代志士仁人的精神坐标。

  珠江三角洲地处南海边陲,广州一度是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珠江地区成为新老殖民主义侵入中国的桥头堡。伶仃洋出海口两侧的澳门、香港,先后为葡萄牙、英国占领,位于广州市区珠江河段的沙面则成为列强的“租界”。面对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珠江地区人民奋起抗争,广州市郊三元里的抗英旗帜,虎门要塞的御敌巨炮,沙面桥头“六二三”的斑斑血痕,无不印证珠江儿女不屈不挠的爱国传统,敢于斗争的珠江精神。

  1840年鸦片战争在珠江三角洲爆发,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珠江地区历来对外交往频繁,最先接触外国先进思想、创新观念的当地知识分子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维新先驱、革命领袖,康有为、梁启超挺身而出,呼吁变法,孙中山百折不挠领导革命,缔造共和,建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同时将珠江精神推到全新高度。

  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珠江三角洲一带各界民众秉承爱国传统,不甘屈辱,奋起救亡。日军进犯中山,孙康等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人,组成横门前线指挥部,举办游击训练班,动员青年为战地服务,并以所掌握的武装力量配合国民党守备军队展开横门保卫战,以吴勤为司令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积极在南海、番禺、顺德、三水活动,都予骄横的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鼓舞士气,赢得民心。

  以林锵云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因势利导,先后在顺德、中山等地建立主力武装队伍,开辟出顺德西海抗日基地和中山五桂山根据地。抗日游击队发动群众,保护家乡,打击敌伪,战果辉煌,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星星之火,终于燎原,成立珠江纵队正是水到渠成。可以说,珠江纵队是珠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结晶。

  (二)独具异彩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国辽阔的国土上,处处涌现抗日军民的动人事迹。与其他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斗争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特点,体现珠江地区的地方色彩。

  珠江纵队的指战员,有不少是当地贫苦家庭的热血青年,也有出身富裕之家,或来自港澳地区乃至海外。他们抛开个人的一切,抱着必死的决心,投身武装斗争,在珠江三角洲谱写出壮丽的青春之歌。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卫国尧(卫汉),曾参加国民党举办的庐山军官训练团,却舍弃一般人眼中的“锦绣前程”,毅然来到充满艰险的敌后游击区,先后转战中山、番禺、广州郊区等地,1944年在植地庄战斗中英勇献身。我的中学同学周增源,父亲任区长,家境相当富裕,而他从读中学时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后来又参加游击队,担任中队长,1945年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从香港归来的萧强,曾与我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在崖口伏击战中流尽最后一滴血。还有来自澳门的青年学生赖冠威、郑诚之、冯剑青、陈群芝、胡兆基等,他们与其他烈士的英名永世长存。

  珠江纵队主要活动范围位于三角洲腹心地带,离敌人重兵、主要交通线近在咫尺,无险可据,但依靠人民群众,河网交错的西海禺南等游击基地和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坚如磐石。我军纪律严明,杀敌英勇,处处维护人民利益。我游击队控制的地区,日军不能收军粮,伪军不能征税,土匪不能打家劫舍。人民群众认识到,要不当亡国奴,只能依靠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因此将游击队当作亲人,他们捐钱捐物,毁家纾难,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支援、掩护游击队。满门忠烈的翠亨村杨伯母一家、路尾围陈九一家,冒险抢救我军伤员的贺榕喜、陈菽籓、罗守真、罗道珊,爱兵如子的贺婶,送医送药的刘帼超、李广海、梁兆铭等医师,以及无数群众,组成“人山人海”,铜墙铁壁,令我抗日游击队在日寇、伪军、国民党顽固势力、土匪的交错包围中,攻守自如,成长壮大。

  统一战线是我党“三大法宝”之一,而珠江地区的统战工作根据当地实际,做得有声有色。早在横门保卫战前后,孙康等便通过当时的中山县长张惠长,建立起抗日青年先锋队、妇女协会等群众组织,为培养干部、建立武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动员组织更多的民众参加抗日,1939年5月,吴勤等在番禺大石乡组织起俊杰抗日同志社,该社拥有52个分社,数千名社员,刘向东、严尚民等共产党员掌握该社领导权,并先后争取了番禺榄核自卫大队长杨忠,番南汀根自卫大队长黎流、谢文,爱国归侨梁大顺,顺德的曾岳等一批地方实力派。后来,杨忠的部队改编为广游二支队的一个大队,杨在挺进粤北途中牺牲。特别有意义的是,我们尽一切力量保护孙中山先生故乡翠亨村。我们与孙中山先生的元配卢慕贞、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等建立联络,1944年3月12日晚,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周年,我们在总理纪念中学举办晚会,部队用轿子抬孙妙茜到翠亨,请她观看了自编话剧《精神不死》并在演出前讲话,鼓舞斗志,产生了积极影响。曾与我军敌对的国民党地方势力屈仁则、“大胆雄”等,我游击队亦主动设法做其工作,建立特定合作。我军还与当时的澳葡当局谈判,达成互助协定,我军负责维护澳门外围治安,打击骚扰澳门的伪军、土匪,把大汉奸、大盗贼黄公杰引渡到澳门,交其惩处;澳葡当局则同意我方在澳门进行募捐筹款,采购子弹、药品、通讯器材等,以及送部分伤病员到澳门治疗。我们还在澳门设立了不公开的办事处,整个抗战期间,澳门各界为抗战做了大量工作。

  (三)融汇百川

  珠江纵队的主要经验,我个人认为:一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三是英勇奋斗,善于斗争。而这些,可说是在珠江精神的鼓舞下进行的。

  回顾珠江纵队的成长历史,可以发现,珠江地区的干部群众善于学习外来的有益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灵活应用。党中央派来的老红军谢立全、谢斌,带来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丰富经验。在他们指导下,游击队的训练、侦察、作战水平提高很快,“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陆续在各主要根据地建立,为武装斗争提供可靠支援。原任东江纵队参谋处长的周伯明,调任珠江纵队参谋长后带来爆破技术。珠江各部队派员参加他主办的训练班,培养出一批爆破骨干,使爆破技术成为攻打敌人堡垒的利器,在中山金钟、麻子、三溪等战斗中发挥巨大威力。

  珠江纵队赢得当地人民群众衷心爱戴,是因为游击队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珠江纵队成立宣言强调,“珠江纵队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的子弟兵”,其宗旨是“为解放华南同胞而奋斗”,人民群众因此真心实意拥护我军,多少人送子送郎参军,多少人捐钱捐物支前,到处是拥军母亲,村村有堡垒户。无论敌人如何凶恶残忍,群众仍坚定支持抗日游击队。1944年,日寇在石门捉了93名村民,将其中41人押到骆仔沙岗,逼他们掘一个深坑,然后用刺刀将他们挑入坑,铲土活埋。敌人的暴行,丝毫未动摇群众对我军的拥戴。当地人民要求我军马上回防,数天之内,石门九堡几个自然村5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立志向敌人讨还血债。

  无论是与中共领导的华北战场、华东战场相比,还是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相比,珠江三角洲的战斗规模都要小得多。但是,珠江纵队指战员由实际出发,创造出许多独特的成功战例,打得敌人魂飞胆丧。根据敌我力量对比与当地地形,我军坚持以夜袭、伏击为主,夜袭打出了威风,我们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战法,注意歼灭敌人、保存自己,同时开展麻雀战、爆破战、海上游击战等多种形式,令敌人防不胜防。1945年初,我们计划消灭驻扎在前山的一个伪军中队及驻古鹤的伪军,但前山离我根据地较远,我军由根据地步行出发,打完仗后无法连夜撤回。我们遂征集了自行车,同时奔袭两据点,结果大获全胜。

  (四)启迪后人

  1944年,珠江地区部分武装力量挺进粤中,随后,还有部分队伍过东江,挺进西江、粤北,向老大哥学习,和他们一起战斗,不仅开创了当地抗日斗争的新局面,而且为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干部,积蓄了力量。

  解放以后,我曾向当时一位兄弟党总书记介绍珠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经验,讲述我游击队在敌伪环伺的艰险环境下,依靠人民群众的“人山人海”,建立起巩固的抗日根据地的过程后,他听了这些故事,表示饶有兴趣。

  珠江儿女历来有富于进取精神。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指出,他的故乡“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心之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孙中山等先后多次在广东起义,震动全国,最终推翻帝制。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对全国影响深远的北伐,亦以广州为出发点。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改革开放,广东先行一步,其经验随后推向全国,有人称为“经济北伐”,目前,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等九个省、自治区的“泛珠江经济区”正在组合、构建,泛珠江与原来说的珠江三角洲地域不同,它的范围扩大了。珠江精神正在向更为广阔的区域辐射。珠江精神,历史上指导人民开基立业,战争时期指导我们闹翻身干革命,今后更是我们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巨大动力。因此,纪念珠江纵队成立60周年,要把我们的认识提高一步,要继承和弘扬珠江精神,开拓、前进。能如此,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更加璀璨。

  (作者是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队长)

  (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