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规则是"罪魁祸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10:0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规则是"罪魁祸首"(组图)
  十运会古典式摔跤决赛由于各队选手实力接近,因此比赛进行得十分激烈,但关于裁判员判罚的争议不断也成为本次比赛的一大景观。
新规则是"罪魁祸首"(组图)
裁判员观察运动员的动作。特派记者施绍宗摄本报南京数码传真

  在体育界,裁判员的执法尺度一直是个敏感问题。十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比赛开赛以来,已经发生了多起教练员冲进场内指责裁判员的事件。今天是十运会男子古典式摔跤决赛最后一天,对裁判员判罚的质疑声虽然仍然在赛场上延续,但比起前两天已大为减少了。

  在比赛现场,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主管摔跤的副主任宋兆年,请他就本次比赛出现不满裁判员判罚的现象作出分析评价。

  国际摔联连改规则

  宋兆年表示,摔跤裁判员队伍是坚持公正公平的,新规则的仓促实施应该是本次决赛纠纷不断的真正原因。此次十运摔跤决赛采取了最新的规则,裁判员的判罚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21日和22日,我们曾专门对裁判员进行培训,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比赛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争议。由于新规则刚刚实行,裁判问题也在预料之中,有争议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这么重要的决赛中。另外,各队参赛选手的水平、体能以及技战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的实力都非常接近,不容易分出胜负,这也是产生争议的一个原因。

  宋兆年介绍说,今年以来,国际摔跤联合会连续更改竞赛规则,先是在今年1月公布新规则,这一规则我们在十运会的预赛中实行了。但到5月时,国际摔跤联合会又改了规则,而且改动很大,目前十运会决赛使用的就是国际摔联5月份才通过的新规则,这也是国内比赛首次使用新规则。我们已提前向各队说明要在十运会决赛中使用最新规则,但无论教练员、运动员还是裁判员,大家对于新规则都还没有完全吃透。新规则推出后,我们也在全国青年摔跤锦标赛上演练过,但毕竟时间紧迫。遇到全运会这种大型赛事,各省都寸土不让,这种纠纷是难免的。因为对新规则还没有完全适应,一些裁判员在场上有时的确会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但也正因为如此,每当运动员和教练员提出申诉,裁判长觉得可能有问题,都会要求裁判员反复观看录像来重新作出裁决,力争做到公正公平,所以改判现象在比赛中也经常出现。

  在这几天的比赛中,跪摔成了选手之间、选手和裁判员之间以及教练和裁判员之间争议最大的环节。跪摔要求防守方两腿和两手之间不能超过一定的距离,但为了掌握主动权,选手们往往会耍点小“手段”,所以每到跪摔的环节,裁判员要跟着跪在地上检查选手的动作是否符合标准,还有很多教练员也在场下充当“临时裁判”,大声地提醒裁判员对手的一些不规范动作,说到激动之处便不顾一切地冲上了比赛台,比赛也因此而停顿。

  对此宋兆年说,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九运会摔跤比赛时出现的教练员临场申诉的权利在本届已被取消,只允许在赛后申诉,现在这几天之所以会有比赛中断的现象,是执行裁判长看到一些裁判的表现有问题,为慎重起见而主动暂停比赛,甚至作出改判。

  裁判公证性没问题

  宋兆年说,对判罚出现争议,主要是因为裁判员和各运动队对于判罚尺度的理解不一致。新规则运用后,一些运动队也在想方设法“钻空子”,如防守方故意把腿分得比较开,以便牢牢地抓住地面;而进攻方则故意把脚伸进对方身下,以找到最佳发力点,这些都是产生纠纷的原因。

  宋兆年认为,这次比赛裁判员的公正性没有问题,尽管存在尺度理解的不同,但是裁判员对双方运动员是一样的执法尺度。我们认为裁判员非常认真,我们对裁判员的要求非常严格,也想出了很多的限制和监督措施,且执行裁判长也有权根据场上的情况作出改判,裁判员很难作弊。裁判员有差错完全是因为对新规则未完全掌握,在业务上有差距。其实有些教练员、运动员同样没有把规则研究透,有时提出的争辩没有被支持,再加上有些运动队的成绩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不满和冲动也就容易发生,我们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对这种不冷静的行为一定要根据情节来作出处理,一般影响不大的也就算了。昨天出现的分数多次改变的事情,这里要作出解释,那是计分员的失误,他们都是当地的学生,业务不熟,这不关裁判员的事。

  宋兆年还解释说,对裁判员判决的不满声音几乎贯穿着最近两天来的摔跤比赛,是由于在十运会预赛中有个别裁判因受贿被严处,因此,裁判员的公正问题再次被提出。但实际情况是,预赛并没有出现不公正不公平的情况,那些裁判员在我们严密的措施下并没有起到作用,也就是说,他们收了别人的钱,但没有办成事。也许正是这一原因,人家把他们捅了出来。

  宋兆年表示,全运会比赛结束后会进行总结,使裁判们在业务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特派记者施绍宗 本报南京8月27日电

  (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