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争鸣:惊叹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误会”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16:18 人民网

  人民网于8月24日转载了解放日报的一篇报道,题目是《余秋雨“论道”:展示中国文化形象》。拜读过后,为之惊叹。

  余秋雨先生“论道”的中心思想或所论之核心问题,就是:“中国形象遭负面评价是文化误会”。

  “中国形象”,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太好下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不过,一般而言,它无非是指中国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信誉。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对于中国的评价很多很多,其说不一。总体上看,肯定的评价远远超过否定的评价,正面评价大大地盖过负面评价。作为一名学者,秋雨先生比较地看重“负面评价”并予以积极探讨,我认为不仅是可以的,甚至也是必要的,具有瞻前顾后、总结经验的意义。

  然而,值得注意探讨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某些人们对于中国的“负面评价”问题。

  “误会”?难道是“文化误会”的问题吗?

  按照余先生的解释,在开放时代,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接触都是近距离的,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形象的陌生,必将带来不少问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始终是陌生的,不能了解中国人活生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余秋雨先生强调说,“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在世界上遇到一些负面评价,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问题”。—-对于余先生的上述“高论”,笔者实在感到茫然。

  余先生举出“温州鞋西班牙遭焚事件”。余先生认为,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也和文化上的“误会”有关,他们不能理解中国商品的低成本,以为是通过什么不人道的手段达到的。—-这里姑且不说余先生的揣测是否真有道理,就算如此吧,那么,其中的“文化误会”究竟能够占有多少成分呢?

  在我看来,所有的“负面评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国威胁论”了。试问,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中国“威胁”谁了?或者说,什么人才能够感到中国的“威胁”?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有什么人有这种忧虑呢?这难道可以用余先生的“文化误会”来解释吗?不知道余先生考虑过没有,难道这不是政治因素在作怪吗?

  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在综合国力提高、跻身世界大国的同时,必须告诉人们“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可令人遗憾的是,对此“我们自己其实也不太清楚”。——显然,按照余先生的结论,即使在文化层面上,造成“误会”的原因不在西方某些人士,而在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化”也还没有搞清楚。我不知道余先生上述结论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有没有事实上的根据。作为长期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余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现状作如此悲观的看法,如此“负面评价”,不感到“遗憾”吗?

  应该承认,在对外宣传方面我们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不足之处,但我认为,“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这也是事实,在今日之西方,许多人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中文,我觉得,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余先生不能也不应该漠视这个基本事实。妄自菲薄决不是国人应有的心态。

  报道中还说,余先生分析了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四大原因”和尚存的四大缺憾,其中谈到,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后仍能完整地保留到今天,而比她更早、更古老的文明都灭亡了?他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农耕文明,主流思潮是“不主张远征”,而“历史上任何远征都是一种文明的自杀”。——因为本人不是文化学者,所以借此机会向余先生请教: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潮”是“不主张远征”吗?如果是这样,“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怎么回事?如果“历史上任何远征都是一种文明的自杀”,那么,哥伦布的远航该如何评价?美洲大陆的发现究竟是人类的进步还是“文明的自杀”?笔者不才,不敢乱说。

  作者:网友:王克安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