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油价加大国内通胀压力 中国经济调适力受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3:34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飓风卡特里娜日前在墨西哥湾迅速增强为最高级别的第5级超级飓风,直吹美国海湾石油设施心脏地带。由于市场担心这可能使该区域的大部分石油生产瘫痪,导致国际油价大涨。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付运的轻甜原油于8月28日大升4.67美元,盘中一度达到每桶70.80美元的历史新高。受此影响,全球股市纷纷下跌。一些市场人士也建议美国解除战略石油储备,以对高油价作出反应。一些国际能源分析师表示,目前国际油市的基本因素已相当紧张,不得不作最坏打算。

  国际能源分析师的悲观看法,显示了市场的普遍担心:国际油价将持续处在高位,并且还可能继续上涨。高油价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将不容小觑。全球油价上涨正逢中国的石油需求大增。2003年和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已分别达到9100多万吨和1.227亿吨,今年前7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4%至7450万吨。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意味着中国将为进口原油多支付成本。曾经有计算显示,2004年中国为购买原油“多”付了80亿美元。

  高油价将加大国内通胀的压力。为购买原油多付的成本,还只是中国经济所受到冲击的一个极小部分。如果油价继续上涨,或者长期维持在高位,它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能源,同时作为众多产业的上游原材料,油价上涨无疑将加大物流、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的价格上涨压力,并影响到更多的终端产品,国内市场为石油消费将承受更高的价格,这可以看成是一种“国内溢价”。

  高油价还将加大中国保证能源安全的压力。石油安全与中国经济安全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增加已是必然,中国近年加大从全球市场获取能源及资源已是既定的战略。但高油价不仅使得中国要为保证能源安全付出额外的“中国溢价”,而且还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要面临政治上的压力和怀疑。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封面文章就非常有代表性,它以杜撰的“TheOiloholics”一词[注:从alcoholic(醉鬼)一词演化而来],形容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对石油的渴求的胃口,文章称,除非这两个大国抑制他们的胃口,否则油价还会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高油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在国内被明显低估。根据国内专业分析人士的观点,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曾经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危机,当时石油价格的高位是刚刚突破60美元。如果我们用人均收入来衡量社会对高油价的承受力会发现,1980年石油危机达到顶峰之际,美国的人均收入是25000美元,日本是18000美元。现在的油价早已经突破了60美元一桶,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即使到了2005年末,预计也仅仅达到1500美元而已。这一对比表明,现在的油价已明显高于中国社会的承受力。

  但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国际油价的高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为什么中国没有因油价上涨而导致经济显著受损?主要有如下原因延缓了石油价格冲击的到来。

  首先,经济热度掩盖了高油价造成的问题。泡沫化的收益会反映在各个方面,人们的名义收益会有较高程度的提高,这包括公开的收益和灰色的收入,所有这些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在一段时间之内,耐受较高的油价。不过一旦导致名义收益提高的关键因素发生改变,比如经济发生一定程度的紧缩,则情况将会立即逆转。

  其次,很高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入。持续的FDI投资以每年500亿到600亿美元的规模流入,这些资金可以间接部分分流,形同补贴式的支持油价的上升。只要国际资本的流入持续,问题就不大,但如果一旦国际资本不再以这样的规模流入中国,高油价的威力马上就会爆发出来。

  第三,中国政府的直接和间接补贴。银行资金一直是中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它间接地提供了能源价格的补贴。

  现在的情况已很清楚,未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运行,将不得不在高油价背景下进行,将不得不习惯于高油价。高油价的影响将在今后逐步而显著地释放出来。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来源:国际在线)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