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娱 何日与河南旅游“联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4:5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娱 何日与河南旅游“联姻”?(图)
  众所周知,少林寺真正扬名是从电影《少林寺》开始的。一部电影可以创造一个景区的市场效应,带来经久不衰的滚滚客源。这是典型的利用现代传媒,通过大众传播途径,打造旅游市场的范例。当然,绝非一部电影就完全丰富了少林寺的旅游链条。

  于是,有了《风中少林》,这部大型舞剧的艺术魅力和创造性都令人赞赏。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旅游的“娱”是极其通俗的,是蕴涵在旅游线路且游客乐于参与的,是大众文化消费。比如,深圳的民族文化村,它把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演绎成游客举目可见的节目,游客可以自由参与其中。再比如,桂林请张艺谋策划的《印象刘三姐》,很大程度上为单调的山水涂抹了一层通俗而厚重的地方文化色彩,使游客乐在其中。

  我们河南旅游文化资源概括地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文化、佛文化、三国文化以及宋文化等。根文化是指黄河文明的摇篮和腹地,最具代表的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于此。佛文化是指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后的兴盛期,在河南留有大量的名胜古迹,最具代表的是白马寺、相国寺和龙门石窟等。就全国三国文化旅游的开发来说,河南是关键,洛阳的关林、南阳的诸葛草庐、许昌的曹魏文化等组成了河南三国文化的一道风景。而对三国旅游文化的开发,则离不开许昌这个曾经的汉魏故都。一代霸主的雄才大略,建安文学的璀璨辉煌,都使许昌在这条旅游线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宋文化是指以宋朝古都开封为核心的宋代文化遗迹,最具代表的是龙亭、包公府、清明上河园、宋陵等。假如我们仅仅守着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把那些寺庙、宫殿、古墓原封不动地呈现给游客,或许会收不少门票钱,甚至过上温饱的小日子,但谈何旅游的产业化呢?

  很明显,旅游业的格局绝非一成不变,河南文物大省、文化资源大省之所以迟迟成不了旅游大省,其“瓶颈”就在于我们在一轮又一轮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竞争中,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所谓“新”就是大胆地把经营旅游的新思维、新方法尽快移植到旅游业的体内,其中,最具活力的就是迅速增强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中“娱”的分量。它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拉长旅游链条、增加旅游收益的兴奋剂和催化剂。例如,开封清明上河园已有一定的文艺表演,但宋都一条街却缺乏“娱”的成分。能否把我们的豫剧、宝丰马街的民间曲艺,甚至杂技、武术、年画、剪纸等搞成古文化展演一条街,游客游于其中,购于其中,乐于其中。又如,黄帝故里虽已吸引了海内外华人华侨前来寻根拜祖,但黄帝其人其事却鲜为人知,能否把黄帝的诸多功绩编成现代版的故事链,通过短剧的形式表演给游客,甚至让游客参与表演,使游客在具体参与中拜我始祖,爱我中华,产生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诚然,各个旅游景区景点的实力差异很大,基层工作人员的策划水平更有限。眼下最紧迫的是要请“高手”出点子,敢于花钱买点子。要摈弃“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要大胆尝试新招数,把“娱”请进门,与“娱”联姻,让“娱”生金!陈开林

  责任编辑:李胜利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