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教科书循环使用应成为制度(一家之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5:33 人民网-华南新闻

  河南省获嘉县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王文胜,致力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达8年之久,被人称作“环保狂人”。他一度抵押了自家的房子,背上数万元的债务,自费走遍全国10多个省和直辖市,做了200多场关于环保教育的演讲。如今,他依旧在不遗余力地奔走呐喊。

  实际上,王文胜并不是呼吁推行教科书循环的唯一人。近年来,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社会呼声一直就没有断过。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陈学希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专门提

交了“节约型社会建设呼唤全国推广教材循环利用”的建议案。国家也开始提倡教科书循环使用。去年财政部、教育部共同制定的《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中,就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循环使用教科书”。

  教材循环使用,好处多多。一是节约社会资源。有人算了笔账,以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每个学生每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要用课本2.2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633.5万吨煤、158.4万吨化工原料。二是减轻学生负担。如果实行教材循环使用,就可以为全国2.2亿个家庭节省教材费近200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学生来说,能减轻不小的负担。最为关键的,是可以推动素质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培养节约、环保、诚信、责任的观念和习惯。

  课本循环使用,也是个“国际惯例”,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都实行课本循环使用制度。在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8个学生使用,平均使用寿命5年。发达国家尚且如此,我们作为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本来就低的发展中国家,就更应该循环使用。而且国外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虽然教材循环使用有这么多好处,社会呼声也很高,但具体到实际中,执行得却不好。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有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来自于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据相关数据,出版产业一年的产业规模是500多亿,其中中小学教材要达到200多亿,而中小学教材是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经销发行渠道也从中获利不小。如果实现了教材循环使用,这些利益集团会受影响。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不是问题的症结。笔者认为起作用的还是政府的决心。

  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单靠地方和相关部门的自觉不行,国家应将其作为一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举措加以制度化,在中小学校全面强力推行。现在国内一些进行教科书循环使用试点的地区,进展也很顺利,比如山东省试点县市之一的青州市,教材循环使用已经推行了近一年,没有感到“不适”。这也说明,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一项制度大面积推广的时机已成熟,应时不我待,及早全面铺开。

  《华南新闻》 (2005年08月30日 第二版)

  作者:高东海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