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花都: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彰显先进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5:34 人民网-华南新闻

  近日去广州花都采访,车出广清高速时记者高兴地发现:相距出口不到100米、收了12年“买路钱”的“新华收费站”停止收费了,每年少收的1000多万元则由区政府财政“看数”!过路司机、当地群众,还有外来客商对此莫不拍手称快。同行的广州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驻花都区督导组组长莫宇乾告诉记者,花都区委、区政府坚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发展经济两促进,真正落实为群众谋福利、让群众得实惠,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支柱产业为龙头,夯实全面发展基础

  据透露:今年1—7月,花都区汽车工业实现汽车整车产值145.52亿元,同比增长104.5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3,拉动GDP增长13.8个百分点,成为近年来的最快增速;随着产业链不断延长、配套能力不断提高和汽车产量不断增加,花都成为华南乃至中国重要汽车生产基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花都区委书记陈国认为:这是该区近年来坚决贯彻“发展第一,经济第一,工业第一,汽车第一”的结果。

  目前,花都已逐渐形成以花都汽车城、狮岭皮革皮具城、新华珠宝城和空港物流业为龙头的特色支柱产业。其中,狮岭皮革皮具年销售50多亿元,排全国第一;新华珠宝城已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银首饰加工基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的空港经济正蓬勃发展。今年1—7月份,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20.11亿元,同比增长26.78%,地方财政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17.5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175.56亿元,同比增长20.29%;合同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同比增长33.21%,经济社会呈快速发展势头。

  花都区区长王中丙强调,围绕汽车、皮革皮具、珠宝、现代物流等产业,该区招商引资注意“巩固港澳台,主攻日韩,拓展欧美”,适时整合产业带,完善产业链。今年以来,先后有韩国现代投资100亿元的年产20万辆商用车项目落户花东,联邦快递等全球最大的多个物流和配套项目落户空港经济区,广州TTT国际纺织工业园落户炭步,日产汽车项目也在紧张运作之中。一系列重大经济项目的引进和启动,为花都加快发展、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

  以“四个中心”为平台,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模式

  8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花东镇综合办证中心,宽敞凉爽的大厅内,前来办理计生、结婚、户口、社保的人络绎不绝,一脸轻松。一张靠窗的桌子上,拓璞电子公司女员工张娟正在认真填写《暂住证申请表》。她来自湖北,看情形只用半个小时就能搞掂。

  据花东镇负责人介绍,两年前该镇积极探索基层党委政府新的管理服务模式,率先建起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农村党员服务中心、综合办证中心和农村会计管理中心。在先进性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四个中心”的职能作用,对每个中心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工作守则,规范服务用语,公开办事制度,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农村党员服务中心依托党校等培训基地,今年来共举办5期共240多人的培训班,86名党员经过培训推荐到企业就业,同时帮助340多名农村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农村会计管理中心则严格审核村级集体经济的收支,加强各村经济的动态会计管理,实行村账镇管、社账村记村管。在保证村级集体资产安全的同时,协助各村做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使得村干部由“忧心”变“尽心”,能放开手脚做好村务工作,农民群众由“担心”变“放心”,真心支持村干部开展工作。综合办证中心和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则为群众和投资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群众得到了方便,办事由“心烦”变“省心”,办事效率得到了提高。

  以中心镇建设为目标,探索富民强镇强区

  加快中心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建设、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狮岭、花东、炭步作为广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花都区三个中心镇,纷纷各显神通。

  “人人有事做,户户开工厂,家家出老板”,作为“中国皮具之都”的狮岭镇,抓住国际皮革皮具产业转移、国内皮革皮具产业集聚的战略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为主体,以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创建区域品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扎实推进城镇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初步实现了富民强镇的目标。目前,狮岭镇共有皮革皮具企业5000多家,带动了镇内近6万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税收增幅连续两年在广州市各中心镇中排名第一,皮革皮具已成为支撑花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超过20辆,成功走出了一条发展内源型经济、推进中心镇建设的新路子,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称赞。

  花东镇依托新机场,大力发展以仓储、现代物流和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空港经济。今年以来,全镇共引进投资项目33个,投资总额2.22亿元,新型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炭步镇抓住广州TTT国际纺织工业园落户炭步的机遇,积极承接广州市纺织产业的转移,主动吸引优秀纺织企业,壮大纺织产业,一个新型的轻纺业大镇已初具雏形。

  《华南新闻》 (2005年08月30日 第三版)

  作者:本报记者 罗艾桦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