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嘢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9:25 南方都市报

  广式腊味:“新国标”未尝不是好事

  腌腊肉制品国家新标准将于10月1日实施。“如果按标准的‘过氧化值’、‘酸价’两个指标严格执行,广式腊味将全部不及格。”广州多家知名腊味企业负责人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比旧标准更科学、更符合现代饮食安全。

  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食品安全只能永远排在第一位,不管是传统风味食品抑或名牌食品概莫能外。除非证明了这个“新标准”缺乏科学理据则又当别论。否则就算新标准令广式口味有所影响、有所改变也是值得的。

  尽管广式腊味广受欢迎,但这不能成为卫生安全合格的理由。事实上,基于普通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和检测条件,对于食品的安全性是含糊的,以往曝光的诸多案例足可印证,安全与否并非由消费者“吃”出来;如咸鱼中的“敌敌畏”;大米中的石腊油;名牌西式快餐肉类中的“苏丹红”,及至刚刚披露的致癌物质严重超量的炸薯条——树欲静而风不止,感情永远代替不了理智。

  另一方面,很多食品即使改变了原来某些制作方式或改用、减少某种添加剂的使用,也未必会失去其独特风味令口感大打折扣。仅以笔者熟悉的广式点心为例,俗称“硼砂”的化学原料在上世纪70年代前普通采用,“效果良好”,后因致癌作用被禁;又如烘培点心的烤炉原是烧煤作燃料的,后改用红外线烤炉……等等,皆无实质性影响。可见,无论是广式点心、广式腊味,只要制作者愿意加以研究,通过改善工艺是完全可能达到既保持风味又安全的,从而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新标准,更加理直气壮地推向市场,让人们吃得更放心,未尝不是好事一桩。 卢碧玲

  专家要客观论证,不要附会“证明”

  本市要建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聘118名专家,重大事项提交政府决定前原则上应经专家咨询论证。

  政府(有关部门)原来的决策也许也是经过“专家”论证的。但还是出现了朝令暮改或一个劲往前冲,到头来还是“不成功”的情况。例子很多,就不一一说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一些“专家”的“论证”只是为拍头行事的领导千方百计牵强附会地找“证据”,证明领导决策的英明、正确,而不是客观地、从各方面正反提出各种可能性,特别是同领导意见不同的情况,让领导能考虑情况、权衡各方利弊来作出决策。就算是符合客观情况的决策,也应有预见地论证出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准备何种应对措施,也就是对各种情况的出现要有预案。

  望118名专家能凭良知、无私无畏、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真正做好咨询论证工作。各级领导决策者也应认真听取、分析研究各种观点,特别是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的观点,作出符合客观的决策。

  这些道理很浅,但真正做到却十分不易,其中关键还是在领导。

  林锦炽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