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行歌·远征抗日:零公里零距离见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9:53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特派记者 林洁 童雯霞 康建 战士报记者 杨勇军图/本报特派记者 陈国在昆明西客站的正门外,据说有一块里程碑,上面刻着一个“0”字,那里就是滇缅公路的起点。上月底,我们绕着昆明西客站转了几圈,就是没有找到那块“零公里”。西客站的副站长邓辉听说我们要找“零公里”,很热情地把我们领到人行道旁,“原本就在那里!大概50厘米高的一块里程碑。”原来,三个月前,由于320国道扩建,里程碑被弄走了,如今下落不明。站在起点,思绪横飞。

  滇缅公路:生命之线世界惊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抗战开始后,海外华侨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国民政府也从西方购买了大量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就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海防港同时也是到中国昆明的滇越铁路的起点。中国沿海港口被日军占领后,滇越铁路成为中国惟一的国际运输线,那些物资关系着中国的生死存亡。但是,当时广东已经沦陷,与广东距离不远的滇越铁路危在旦夕,一遭轰炸必将全线瘫痪。中国急需在云南建成一条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有一个人,开始了他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一项计划。1937年8月,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他建议,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这样,来自海外的物资将能在缅甸港口仰光上岸,然后通过公路和铁路运到中国西南大后方。1937年11月初,滇缅公路确定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在缅甸的腊戌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后直通仰光。日本侵略者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当时有日本言论叫嚣:没有先进的施工机械,要在滇西修路,那是妄想。此言并非没有道理。抗战爆发前,原滇西省道昆明至下关400公里的毛路,就整整修了12年。要再从下关往边界延伸,何止400公里,还要翻越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横断山系,跨越澜沧江、怒江两大峡谷,按原先测定的时间,将又是一个12年。英美盟国对这条路的修筑也断言“起码3年”。1938年8月,当第一批6000吨国际援华军用物资,从缅甸沿滇缅公路运往中国的时候,世界惊呆了———

  9个月!滇缅公路沿途的20万中国百姓,而且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用双手开凿出这条生命线:整个工程挖填土方1123.26万立方米,石方1102.3万立方米,修建大小桥洞2032座,中间还翻越了高黎贡山等横断山系,跨越澜沧江、怒江两大峡谷。

  修路老人:民族危难何惧一死!

  在保山市的金鸡老街,我们遇到两位参与修路的老人。杨如兴老人今年74岁了,可当年,他还是一个孩子,金鸡寨就在滇缅公路旁。“没有办法,整个金鸡寨就剩下老弱妇孺了。”当时的腾冲县公路局长刘楚湘有《滇缅公路歌》流传:……兴亡原是匹夫责,百万民夫齐听令。新妇卸妆荷锄行,乳娘襁儿担畚进;抗战后方同前方,举畚如炮锄如枪……杨如兴老人说,这些都没有丝毫的夸张,“日本鬼子的飞机就在头顶上盘旋,我们铺沙垫石,用的都是最原始的工具,锄头、簸箕。”辛苦还不是最可怕的,“一天干十多个小时,可五天才补贴一斤米,饿啊。”饥饿、危险,还有疟疾,夺去了无数劳工的性命。杨如兴老人说不出“民族危难”这样的话,他很朴实地表示,“为了打日本鬼子,我们得修路。”他说,很多人都不见回来了,死在那条路上了。当时通车的消息传到美国,罗斯福总统不相信是真的,急忙指示驻华大使詹森前往查实。这位大使在向总统汇报和发表的谈话中这样惊叹———

  滇缅公路工程浩大,全赖沿途人民的艰辛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野人山谷:要死也要爬回祖国!

  终于来到了畹町桥。桥的那头,就是缅甸。1942年1月至3月,为了增援在缅甸被日军围困的英国军队,避免滇缅公路被掐断的命运,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出境之初,远征军打过令盟军刮目相看的胜仗,仁安羌之战,孙立人以不满1000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后因盟军内部分歧,遭遇连串的失利后,10万大军仓皇退入被称为鬼门关的缅北丛林“野人山”。有近五万的血肉之躯,化为再也走不出热带雨林的冤魂。诗人穆旦曾作为中国远征军的译员,随军入缅。他那首人和森林最惊心动魄的对话《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每读一次,都让人心颤———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中国远征军第5军新编第22师野战医院的护士刘桂英,是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护士班女兵中有的被狼咬断了脖子,有的身患重病绝望跳崖……如今,刘桂英老人生活在皖西南的一个小镇———怀宁石牌镇。她回忆往事时感慨不已:“现在想起往事,真的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当年是怎么走出来的,那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死,也要爬到祖国的土地上去死!”

  曾任远征军代总指挥的杜聿明回忆,“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