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色阳光照耀在天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0:39 乌鲁木齐晚报
金色阳光照耀在天山(图)
  孙黎明近作《幸福的天山》(油画)。这幅画框里凝缩着1981年8月的一天,在南山牧场山坡上,一个令新疆各族人民感到无比亲切与欢欣的时刻,一段让牧场上的哈萨克族牧民们永生难忘的幸福时光——白发苍苍的王震将军笑望着第一次来新疆的邓小平同志,一束阳光照在这位伟人身上,将他的绿色军便装涂上一层金色,他们之间仿佛刚刚说完一句有趣儿的话儿,周围的牧民们带着哈萨克族特有的淳朴温厚的笑容看着他们,就连身后的马儿都好像知道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整个画幅沐浴在一种朴素、温暖和含蓄的热烈气氛中,让这一瞬间成为永恒。

  这是新疆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孙黎明最新创作的油画《幸福的天山》。

  8月24日,在新疆画院一间简朴的画室里,记者见到了这幅正准备装订在画框中的作品。他的作者孙黎明向记者诉说了这幅画创作的初衷。

  “1981年8月,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等同志来新疆视察,对新疆人民来说是一个难得而又重要的历史时刻。那时正值邓小平恢复主持国家工作不久,而当时王震又正在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奔忙,一位是给全中国带来深刻变革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位是新疆解放事业的元勋,新疆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者和新疆屯垦戍边事业的开拓者,他们都是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爱戴和敬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我费尽周折才找到了一幅两位领导人当年在南山和牧民们的珍贵合影,在这个真实的背景下又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创作。”说话时,孙黎明给记者看了那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王震将军没有拄拐杖,因为拍摄匆忙,他身体的一部分被遮挡住了,照片上人物的神态表情也没有画上的生动。

  “我个人非常崇敬王震。当年他振臂一呼,10万大军凯歌进疆。而后又铸剑为犁,一手创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建了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等十多个工矿企业,奠定了新疆工业的基础。他一生中16次考察新疆兵团,去世了还把骨灰撒在这里,可以说,他是和新疆最有缘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孙黎明说。

  翻开历史一页,我们看到1949年时,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7.2亿元牗以1980年不变价计牘,其中工业产值仅占0.5%。全疆粮食总产量为8.48亿公斤,人均占有195.7公斤,各族农民除去地租、口粮和种子外,粮食已所剩无几。就在这样满目疮痍的情形之下,王震毅然提出:“全体军人一律参加生产劳动,不得有任何人站在生产劳动之外。”“全疆部队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卫戍勤务的任务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农业生产战线上去。”命令发布后,驻疆广大指战员,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向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向准噶尔大戈壁开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平渠,是王震和战士们用人力拉石头一块一块地垒出来的。新疆工业建设的资金,是王震号召十几万官兵们每人节约一顶帽子、一件衬衣领子和两个口袋,节省和积累下来的。他还到处奔波,聘请专家,克服技术力量缺乏的困难。1950年到1952年,新疆解放的最初3年间,在王震司令员的直接领导下,天山南北,农田星罗棋布,工厂矿山林立。全疆部队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生产建设,取得了史诗般辉煌的成绩,为新疆以后的屯垦大业奠定了初步基础,可谓“巨手翻天地,大胆易沧桑”。

  时光流转至1981年8月,77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利用假期偕王震、王任重等同志前来新疆视察。小平同志8月13日至14日先后视察了石河子八一毛纺厂、农科院及石河子总场。在石河子总场,他十分认真听取了连队联产承包、科技种田和连队人员组成情况,还亲自到农田里,仔细询问和查看了刚刚推广的地膜棉的生长情况。许多见过邓小平同志的群众都清楚地记得,邓小平同志离开连队前,专门从面包车上走下来,向自动前来欢送他的连队职工挥手致意。在农八师农科所的试验田,他看到棉花长势茁壮,棉桃满枝,忙问:“产量达到多少?”农科所的同志回答说:“皮棉150公斤。”当邓小平同志听说地膜覆盖技术是王震同志引进的时,他满口称赞:“王胡子,你到新疆带了个好头。”邓小平同志还接见了石河子垦区团以上干部和老红军、劳动模范代表,并饱含深情地对军垦战士们说:“原生产兵团的业绩,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不会忘记。”回京后他在中南海一次重要的小型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实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1981年12月,中央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红头文件发到了乌鲁木齐。从1954年兵团成立至今,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先后治理了数十条河流,建成175个农牧团场,石河子、阿拉尔、五家渠、图木舒克等4座新城和38座小城镇,几百个新兴居民点在亘古荒原大漠崛起,形成了中国内陆干旱地区独具一格的机械化、集约化、大规模现代农业体系。目前兵团已发展成为农林牧渔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并举、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的超大型特殊社会组织,在自治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到2004年,兵团生产总值302.15亿元,比1954年增长68.6倍,年均递增8.9%。

  孙黎明的油画《幸福的天山》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在新疆电视台2002年制作的一部反映三代领导人与新疆各族人民在一起的专题片《党的恩情永不忘》中记录了这一历史画面。画面中站在邓小平身旁的少女,现在已是少妇的白杨沟乡牧民哈丽帕说:“邓小平和王震到白杨沟来的时候,我们穿着民族服装和他们照相,特别高兴,那年我14岁。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当时的音容笑貌至今我还记得非常清楚,一天也没忘记。”

  是的,在牧民的心中,那一天的阳光格外灿烂。:

  (责任编辑:高毅 写信)

  作者:高方

  (来源:新疆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