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封家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0:56 重庆晚报

  在很多人的经历中,家书也许是最温暖的一个记忆。

  生平收到的第一封家书,是上大学的时候。母亲的亲笔信。平淡之极的话语:“你在那边还好吗?要学会照顾自己。晚上不要一个人去走偏街陋巷。”其实是把临走时她的嘱咐又重复了一遍。可是,当时,捧着这样一封家书,饱尝离家孤独的我,却如获至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如果人的一生中没有过家书,他的人生该是多么贫乏。

  最著名的家书,当数《傅雷家书》了吧。这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被人奉为“经典家训”。傅雷被杨绛描述为“硬米粒似的人物”。爱吃硬饭,人也和硬米粒一样僵硬,干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但在一封信中傅雷写到:“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这哪里是一个谨严的,不苟言笑的翻译家,分明是一个有着拳拳爱子之心的慈父。

  如果不是因为家书,也许成就不了傅聪这样成就卓著的钢琴家。如果不是因为家书,也许傅雷的爱子之心会永远藏在苛刻、僵硬的外表后面,不为人所知。

  前一段时间,国家博物馆发起了一场征集传统民间家书的活动,意在抢救民间家书。该活动由费孝通、苏叔阳、季羡林等知名人士倡导。传统家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血浓于水的亲情,闪现着人性的光辉,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通信方式的多样化,家书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不知家书为何物了。

  据报载,南京某大学一个中文系的女研究生给父母写信,信封上居然写着“爸爸妈妈收”。一些大学生只在钱快用光时,才想到写信去向父母催要生活费。更有甚者,不着一字,只在信封里放上一毛钱,表示钱用光了,需要寄钱了。现在,恐怕父母连空空的信封也不会收到了,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甚至一个手机短信,父母就会心领神会。

  一封家书,恐怕只有到歌里去寻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爸爸每天还上班吗?身体不好就不要去了……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

  贺芒网络编辑:司玲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