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战影视火了,真实的遗迹却在凋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5:52 新华网
  目前翻拍的一批抗战影视作品,不吝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投资,但保护抗战遗迹却无人愿出钱

  时下影视作品中,常见表现冀中抗日的情景,然而记者冀中寻访抗战遗迹,发现大多遗迹已泯灭无痕,尚存不多的遗迹也大都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一任风吹雨打。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尚有一些抗战遗迹可以纪念,也还有一些亲历者的讲述可以聆听,但亲历者已越来越老,抗战遗迹也在逐渐消失,如果不加强对抗战遗迹的保护,再过上十年二十年,我们是不是只能在图书馆、电影院、电视机里寻找抗战英雄传奇了?!

  记者近日走访了冀中平原的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四市,抗战中这里是我党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但记者实地寻访发现,冀中大部分地方的抗战遗迹已经很难找到,目前尚存的也大都处在自生自灭状态。

  电影《地道战》原型地无人知晓

  正定县高平村是影片《地道战》故事的取材地,当年15公里地道目前仅存300米,村党支部副书记周三连说:“这么多年没人给地道保护投过钱,清苑县冉庄打着电影《地道战》的牌子成了旅游点,高平这个电影原型地却没多少人知道,我们也想把地道保护好,但村集体没钱,再过几年这300米地道也保存不下来了。”

  1942年6月,八路军冀中22团在深泽县宋家庄毙伤日军1500多人,目前这场战斗在宋家庄的遗迹只有一座遍布枪眼的老房子,今年83岁的闫喜全说,早些年这样的老房子到处都是,后来村里大规模拆除老房子,他曾向有关部门建议保护这些老房子建个纪念馆,但没有回音,如果这座老房子再不加以保护,以后宋家庄战役的痕迹就没处可找了。

  在冀中许多地方,抗战遗迹都已无处可寻了。深州市西蒲疃村,抗战时曾是日军的据点,也是秘密的抗日堡垒,党组织始终在村里带领群众和敌人抗争,最后把据点里的伪军都争取过来了。这样的故事在不少抗日题材文艺作品中可以找到,而在现实之中,西蒲疃村与抗战有关的遗迹一点儿也没有了,甚至连个介绍当年情况的牌子都没有,只是在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口中,还能了解到当年一些情况。

  深泽县白庄,1942年八路军和民兵曾在这个村打了场地道战,以伤亡20人的代价,毙伤敌人400多人,并击毙了日军大队长。任丘市皮里村,1945年一位美军观察员曾在这里与中国的抗日军民一起,在地道里与日军战斗。如今,这些地方的地道也已了无痕迹了。

  艺术作品永远代替不了历史真实

  河北省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赵胜军认为,抗战影视作品广为传播,对宣传抗战功不可没,但真实的历史遗迹却少人问津,时间一长,历史真实就距人们越来越远了。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吸引旅游者,将影视故事在现实中“重现”,这更不利于人们了解真实的历史。

  影片《地道战》观众超过18亿人次,上万公里地道里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多少人能知晓呢?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冀中挖成地道总长达1.25万公里,记者只在清苑冉庄和正定高平两个村庄找到尚存的地道,加起来不过3公里多。地道战是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展开的,地道中的血和泪在影片中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在定州市北疃村,1942年日军曾在地道里毒杀我抗日军民近千人,现在那里的地道已经全部泯没了。

  冉庄是冀中唯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遗址,尚存地道长3公里,是冀中保存抗战遗迹最好的地方,因为这一条件成了影片《地道战》的主要拍摄地。当年为拍影片,剧组根据杨成武将军的文章布置了一些设施,如碾子工事,如今这些影片“道具”却成了冉庄向参观者呈现的“历史”遗迹。近年这里还增设了“野外战场景区”,建起影片《地道战》中“山田”被活捉的砖窑。冀中地道战历史,冉庄地道战历史,影片《地道战》故事,这些都纠缠在现实的冉庄之中,真真假假,几乎让人难以分辨。

  嘎子是影片《小兵张嘎》里的人物,也重新翻拍了电视连续剧,如今的白洋淀有个嘎子村,却是一个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点。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在冀中一些地方,界限已不再清晰。

  赵胜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影视作品具有宣传性、教育性,但艺术作品永远代替不了历史,历史遗迹是一个民族的记忆,留住历史的痕迹,让后人从中认识真实的抗战史,它远比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更丰富,更深刻。”

  谁来为真实的历史建碑立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翻拍的一批抗战影视作品,动辄投资都要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但对于真实的历史遗迹,却无人愿意出资保护。

  1942年,日军在定州市北疃村地道里毒杀我抗日军民近千人,去年这里建起了纪念展室,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资金竟来自日本“三光作战调查会”成员的捐款。记者在这个展室看到,大多数展橱里空空如也,有限的一些书籍、报刊资料均是日文的,连杨成武同志所写《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一文也只有日文的资料。

  1945年在泊头市军屯村,一个不愿打仗的日本士兵要求民兵将他送给八路军,之后日军报复惨杀了村里143个无辜村民。惨案发生50多年后,当年的一个幸存者将自己毕生的积蓄拿出来,带动村民捐款建起了纪念碑。村支书金凤文说,他们发现周围许多发生惨案的地方什么纪念物也没有,还想建个纪念展室把军屯和其他惨案集中起来介绍,目前已搜集到一些文物资料,也找好了地方,但没钱。

  泊头市委宣传部长邢树军认为,冀中是集中体现党领导群众抗战的地方,抗日遗迹如果总体上缺乏保护,即使冉庄等个别地方保存了遗迹,也不利于后人从整体上认识我党抗战的伟大和艰辛。

  (记者王文化)
抗战影视火了,真实的遗迹却在凋零(图)
  当年为拍影片而根据杨成武将军文章布置的碾子工事,如今这些影片“道具”却成了冉庄向参观者呈现的“历史”遗迹(7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文化 摄(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