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口高密度居住与我国的环境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6:27 人民网

  去年我们在给国家统计局做人口分析的时候发现,从流动人口来看,我们的未来趋向是人口朝向更为高密度的地区流动。今天讲我们要宜居,但是我们宜居是在人口高密度的情况下宜居,从这个角度来想,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包括管理、社会模式和政治模式都可能有一些思考。

  从人数来看,1990年,城市人口每平方公里只有290多人,此后逐年攀升。到了1995年

是322人,2000年以后就迅速增加到442人,2001年是588人,2002年是754人,今年大概超过了千人。中央在十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城市化专项规划,在此之前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和现在对城市的理解有一点不太相同,那个时候是想严格控制大城市,后来感觉到严格控制也和人的发展相逆,你想控制实际上控制不了。从这个趋势来看,将来在中国会形成一些密集的城市群和城市带,这个趋势没有办法避免。主要是在东部形成一个城市带,这几个城市带在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很突出。

  这样就对环境提出了几个问题,在人口高密度的社会里面,人本身也成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你做环评的时候,从前我们想的是人是一部份,环境是一部分。但是现在因为人口密度太大,任何一个项目涉及到的人群数量都特别大,所以人和环境几乎结为一体。我们感到,大的项目里,引发社会冲突,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都是和人的高密度联系在一起。前一段我到雅安去,了解到去年发生的一个事件,就是由于工程移民补偿引起的。我们就感到在中国的环境评价中,过去对于环境影响的社会评价方面考虑的不多,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真正引发大突出,大问题都是在社会方面。最近我写的一个报告,列了社会问题十个方面,想做一些设计,实验一下,在项目当中看一看,看这些怎么量化,制定指标,看看评价效果如何,总之我们感到中国特点就是高密度,高密度就是任何一个事情对人的影响太巨大,首先就影响人的生活、各个方面,所以激发各种矛盾。

  第二个问题人口高密度,所以行为的累加量太大。我们人口号称是13亿,按照现在的模式发展到2030的时候是16.2亿人口,比我们的承载力高了许多,有人作过测量,我们这一块土地养活7亿人口还比较适度,多了9亿人当然就不适度。所以在不适度的情况下有一个大问题,一个人破坏一个环境,累加量太大了,会造成非常严重环境问题。这就对人的素质要求特别高。所以我们就感到环境意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恰恰我们在这个上面比较弱。1995年,我参与了中国首次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结果证明中国人总体来讲,包括城乡环境意识比较差,没有太强的环境感。如果我们能够强化环境教育,改变人们的行为,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杠杆力量就非常强。日本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在国民基础素质上,环境意识上,环境教育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较成功。所以我觉得日本模式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第三点,高密度对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管理成本相对比较高。我们也做过一些调研,我们在河南做水项目,我们感觉地方政府的官员就是和你玩猫捉耗子的游戏,你让他买材料他也买,但是你斗不过他们。有的时候他们甚至采取清水对污水。宁可这样也不愿意用减少污染的设备。如果作为敌人去斗的话,你斗不过他们,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第四点,我们人口高密度的社会特点,又是以中下层为主体的社会。我前一段写过一篇报告,是根据我们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做的,做的是MSES值,叫做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我们普查里面问的一个问题很有用,就是问你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如实做记录了。其实国际上有一个指数,知道你是做什么事情的,我就知道你的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把收入、教育、职业都做成一个标准化的指数。我们就把五次人口普查就转化成这个指数,我也感到很吃惊,走完数据以后,是一个倒T型。我们看全世界的数字,没有见过这样的数字。就是这个大横杠受不了,就是农村、农民。我把1982年、1990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数字算一下,需要70年才能转过来。这就意味着我们这样一种人口高密度,又是相对来说中下层人口为主体的社会,任何一个环境项目中,碰到的大问题都是弱势群体、基本生存。你动土地,他马上就跟你拼命。这是我们的一个难题。

  最后一点,人口高密度社会也对我们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个规划对人口总量,人口的影响巨大这一点是我们国家的特点。从开发来说,我们进入了高发展期,到每一个城市去,他们都做了很大的规划,而且推进得速度非常快。但是总的来说出现了西方人所说的两个大问题,一个叫过度市郊化,一个叫过度城市化。美国当年走这条路,他们今天认为错了,就是城市不断向郊区扩大,美国好是因为美国资源大,就是耗费一些资源。而我们现在是摊大饼,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计算总的资源量是多少,你能够占有的耕地是多少,如果任凭这样扩大的话,资源消耗量太大。美国正在反思,因为他们用土地用得太浪费了。第二个叫过度城市化,我们可以在几年内或者是十几年迅速城市化,但是城市本身意味着人的职业结构的转变,人的生活的转变,这需要几代人。我们现在一方面是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可以解决“三农”问题。但是现在过度城市化现象在多数拉美国家特别明显,这个星期我们向温总理汇报也是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汇报,我也把这两个想法跟他讲了,就是防止过度市郊化和过度城市化的问题。

  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强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