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假如没有中国的父母……”--日本遗孤的自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7:01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张宝印、徐壮志、王逸涛 如果说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的话,那么,本篇所要讲述的爱,则是一切爱中最为纯洁、最为无私、最为沉重的爱。 被爱者,是日本战败后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 据有关方面调查,当时被遗弃在中国的日本孤儿数字在5000名以上,收养他们的中国养父母人数超万人。全国除西藏外,其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这样的中国家庭,尤以受日本侵害最深的东北最多。 有一位黑龙江的农民,被日本移民赶出自己的土地,全村人几乎被杀光,他自己的两个孩子也被日本人

害死,背负这样的深仇大恨,老人仍收养了一个被烫伤的日本孤儿,把他救活养大。 这是一个民族何等宽阔的胸怀,何等善良的品性! 但是,这些中国养父母和日本遗孤所遭受的痛苦和伤害,在战后的日本,既没有人试图寻找原因,也没有人宣布对此事负责。

  “假如没有中国的父母,我早就没命了”

  60岁的于德水,日本名是松江长吉,1945年日本战败时,只有几个月大的于德水被托付给中国人抚养。 于德水说:“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我说到的父母,都是指我的中国养父母。假如没有中国养父母,我早就没命了。” “母亲告诉我,我的生身父母是日本‘开拓团民’,日本战败后,他们和多数日本人一样,踏上了逃亡归国之路。而我太小了,我的生身父母带不走我,即使逃,我也会死在路上。母亲说,1945年10月的一天,外面下着小雪。我们去抱你的时候,给你亲爹带了2斤多苞米面,还有大豆腐。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听到关于我生父的描述。母亲说,他个头挺高的,长瓜子脸,满脸胡子茬子,抱着你左看右看,挺喜欢的。旁边的两个日本女人,给你洗了洗脸,又剃了头,最后给你穿上灰色的小呢子大衣,把你包得严严实实递了过来。就这样,你成为了我们的孩子。” “兵荒马乱的日子,母亲背着4岁的我,搀扶着病重的父亲,顶着大风大雨,在泥泞的路上跋涉了两天一夜,闯过了一道道封锁,才来到了解放区。” “我常想,没有养父母,就没有我。他们是我心中最伟大的父母。自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我对战争的伤害与残忍,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班里的同学骂我‘小鬼子’。我从小就看着《平原游击队》《地道战》这样的电影长大,内心深处充满了对鬼子的憎恨,当然认为这样的称呼对我的人格是莫大的侮辱,从来不与人动手的我像狮子一样和别人厮打起来。我本来就个子矮,力气小,被打得鼻青脸肿。” “1986年9月,我到日本寻亲,这批去日本的一共50人,我是代表团的团长。日本政府不敢直视战争侵略的罪行,闪烁其词地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我每次都忍不住对这些人大声地反驳,我们就是战争的受害者,现在中国有四五千名日本遗孤,难道是我们自己爬过大洋的吗?” 那次寻亲,于德水没有找到亲人,但他不觉得遗憾。 1992年,于德水的养父母都过世后,他与子女东渡日本,在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定居。可他还是牵挂着父母——“虽然他们已经过世。可是逢年过节的扫墓我怎么去做呢?虽然有一位仁兄说代我扫墓,但,为人子的,毕竟要亲力亲为才能安心。” 1995年,于德水和妻子回到中国,开了一个小机械厂。“每个月收入也能生活——有时,我的收入比我的工人还少。开个小厂,也能使一些人因为我的工作而生活下去,也算我身为日本人,为日本的罪孽负一点责吧!”

  于德水说,对于那场战争,他写了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咬碎银牙恨侵略,碾做尘土爱中华。”

  “养父母和周围的人对我的爱超越了血缘、超越了亲情”

  67岁的乌云,1938年生于日本德岛,日本名叫立花珠美,7岁时被遗留在中国。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一天深夜,一些日本军人把我们集中起来上了卡车。第三天早上,1500多名全部为日本人的队伍在格根庙停了下来,带队的日本军官疯狂地下令大家自杀以效忠天皇。妈妈抱着妹妹,拉着我跳下山沟,姐姐和两个弟弟不知去向。” “妈妈将妹妹放躺在地上,拿起刺刀,就那么一下,妹妹当时就没命了。我惊呆了,等妈妈回过头抓我时,我拼命地乱窜,过了一会,没听见动静,回头才看到妈妈已经倒在妹妹的身边,她也自杀了。原来她不忍心……她看我跑了,就让我跑了。” 后来,一对蒙古族夫妇收养了乌云。养父叫阿拉坦奥其尔,养母叫王秀廷。“他们没有孩子,视我为掌上明珠。” “家里很穷,可爸妈总要想方设法让我穿好的、吃好的。为供我念书,数九寒冬,阿妈到野外扫碱土,做成碱块拿去卖,碱水把她的手都腐蚀烂了;家里的老母鸡下了蛋,她和阿爸从来都舍不得吃,留下来给我吃;阿妈还捡破烂卖,供我上学。一次,我发高烧,找不着医生,阿妈就支起碱锅,烧出腾腾的热气,然后用大棉被把我和她裹得严严实实,用体温给我捂汗。” “那些善良的乡邻,都知道我是日本人,可没有人看不起我、憎恨我。小时候,村里谁家吃好的,都要送一碗给我。阿妈总说,‘乌云,你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好好念书,长大了要有出息,给乡亲们做好事。’” 乌云说:“世界上最亲的是血缘、是亲情,可养父母还有周围的人对我的爱超越了血缘、超越了亲情。这种爱,只有爱好和平,有着博大胸怀的民族才能做到。” “这些年,我先后8次到日本探亲,每次回来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觉得回中国生活好,感到精神上充实、愉快。” 2002年,乌云因病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一直致力于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