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期待立法中封堵试用期“剥削黑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8:47 人民网

  日前,从北京市第七届劳动人事争议案例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进入调研和征求意见阶段。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的负责人就草案中的有关意见向与会专家征求建议(8月30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江南时报》)。在如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甚至有可能发展成重大社会问题的情况下,有关“试用期”的意见特别引人注目。

  在劳动法中,试用期本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了互相了解的考察期。可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上,试用期在部分招聘企业中逐渐走了形,变了味儿,很多成了不再是《劳动法》规定意义的“考察期”了。试用期,在某些单位和企业,甚至成了超低使用廉价劳力的“合法手段”。对于急于找工作的大学生和打工者,他们堂而皇之地招之即来,在所谓的“试用期”即将结束时挥之而去。

  新近的《劳动合同法(草案)》“意见”中提出:“劳动合同期6个月以下的,最多只有15日的试用期。1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超过120天。高级岗位试用期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180天。”补充了试用期时限规定的一短一长的“两头”,完善了政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从条例走向了立法,可以说是一次不小的进步。

  但现实中最“主流”的“试用期”变成“剥削期”的情况,是出现在劳动合同签约期为半年到数年。在现实中,招聘单位的集体利益动机,也要求他们在招聘行为中采取利益最小付出的行动。即便正派的企业,大多数也是采用“最大值”,无良用工单位和企业就更善于钻政策的“空子”了。这类不短不长的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恰好成了具有一定人员流动性的“剥削期”最佳寄生所在。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意见征求中并没提及这几个时段试用期成“剥削期”的针对性解决办法。

  在现今持续多年就业形势偏紧的宏观形势下,招聘活动中招聘单位、企业与被招聘者在就业合同签订谈判中,实际就是“强势”与“弱者”的关系。在试用期这个区域里,其实不仅竟昧着企业选择人才的权利,同时也意味着被招聘人尽早正式工作的的权利。如果立法不能考虑到这点,就有可能造成“公正的偏差”。如果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引发就业人群对社会公正总体性上的不满,从而让社会压力阀中的阙值大幅上升,严重增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此次劳动合同法立法,应该认识到试用期,正成为劳动保护中的软肋中的软肋。立法者及参与者应考虑到对用工单位的实际用工权力外沿的限制,对试用期间各方面权利的利益诉诸能力都应有的考虑,方能达到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效果。应走到劳动人民群众中去,进行调查和研究,看看现实中到底有哪些问题是“瓶颈”。想劳动人民所想,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劳动人民立好法。

  作者:网友:高志国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