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女儿考大学,母亲被录取”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21:49 人民网

  四川省自贡市张家坝盐化公司43岁的会计师罗玲,女儿今年参加高考,自己却收到了海南万和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寄给她的入学通知书,并且,女儿也从来没有报考过这所高校。“女儿考大学,母亲被录取”,怎会出现如此咄咄怪事?罗玲仔细回忆后才想起,高考前一些高校开展招生咨询,当时她给几所学校留下了女儿的基本情况和自己的联系电话。

  由于对海南万和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因而对该院校的办学资质没有

发言权。但女儿根本没有报考这所学校,学校单单凭借咨询时留下的电话便发出录取通知书,以致母女俩谁是考生谁是家长都没有分辨清楚。学校如此“热心”的举动,应该不仅仅是个工作粗心的问题。

  其实,海南万和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考生母亲的笑话,只不过是近年来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录取工作混乱的一个典型例子。每到暑假甚至暑假前,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便如雪花般漫天飞舞。不少地方就发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荒唐事情,至于未曾招考却领到录取通知书、一位考生收到数封录取通知书的现象则更为普遍。一些办学机构甚至花钱向中学和招生部门购买考生通信地址,以使录取通知书能飞到考生手中。

  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采取漫天撒网的方式招录新生,这种现象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谓恶劣。一方面,面对从天而降的录取通知书,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考生良莠难辨,很可能落入受骗的陷阱。另一方面,学校靠录取通知书上的广告吸引考生,难免会让极尽吹嘘能事的院校赚得盆满钵满,而真正埋头办学的院校却生源寥寥,在激烈的办学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形成不同办学主体之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按我国政策规定,考生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无论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都必须经过招生主管部门审核。但从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漫天散发通知书争抢生源的现状看,这一“关口”没能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以罗玲母女的遭遇为例。罗玲收到的通知书上赫然印有“罗玲同学,经四川省(市、区)招生办批准,您被录取到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学习……”的字样。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是招生部门放纵了院校的这种行为,二是所谓经招办批准的说法属院校蓄意编造。但无论哪种情况,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都客观存在。

  尽管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来没有承认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但无须讳言的是,这些年教育正成为一些人的生财之道,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高校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扩张办学的动机可以理解,特别是民办高校对生源的依赖更为突出,但是,当办学机构仅仅把“生源”当成“客源”、“利润源”的时候,我们能够希望高等教育走上一条正常的发展之路吗?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走向平民教育。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一个巨大的教育市场事实上已经形成。但广大考生能否受到货真价实的高等教育,有赖于政府通过强化监管形成管理有序、健康规范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拜教育产业化之赐,依靠不择手段争夺生源而形成的虚假繁荣的高等教育,我们宁愿不要。

  新闻链接

  作者:网友:朱述古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