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行高校辅导员准入制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04:53 中国青年报 |
记者近日在上海一些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尽管有许多辅导员能够尽职尽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但仍有部分辅导员在其位不谋其政,引发了很多学生的反感。据记者了解,目前这种现象并非上海独有。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2005年下半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的补充意见,其中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辅导员培训中心,实行辅导员准入制。”市教育部门还提 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培训方向,除了提出辅导员的基本素养要求外,还提出坚持专业化培养,如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园区管理、网络辅导等。“有亲和力的,真正为学生着想的”,“既像长者一样有智慧而且引导我,又像朋友一样可以与我沟通”,这是很多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辅导员形象。复旦大学的辅导员丁被学生亲切地叫作“丁丁”,由于年龄差距不大,学生都把他当哥们儿。他常常通过BBS、E-mail跟学生交流,平时当学生需要专业指导时,他就启动自己的“关系”,把专家学者信息告诉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信息畅通的环境。 按照有关规定,高校辅导员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导师、生活导师,进而成为其人生导师。但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还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在一些高校,辅导员所做的仅仅是“谋一份职”而已,其主要工作就是在定期班会上组织干部选举、安排课题报名、发布一些社会活动信息等。甚至有的辅导员长期“销声匿迹”,学生到毕业时还不认识自己的辅导员。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小李,上大学四年遇上了四任辅导员。大一时的辅导员是一名讲师,一年后去了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二年级时,一名刚毕业的男硕士接手他们班,但很快他就到英国探亲去了;第三位女辅导员,在学生升上大四时脱产进修去了;他们毕业后,第四位辅导员升任办公室主任,不再担任辅导员工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高校中的辅导员既不像专业教师一样受到学校重视,也很难真正成为学校的管理者,于是很多辅导员就把这个职业当作跳板。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丁认为,敷衍和放任学生的辅导员,轻者会令学生对大学教育感到失望,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上海大学学工部副部长竺剑认为,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可以解决高校辅导员问题。既然其他学科有带头人,辅导员也应该成为学生工作的“带头人”。 据悉,上海大学从去年起实行辅导员职级制,将辅导员工作由低至高设立了1~5级岗位,3级辅导员就相当于副教授级别,享受相同待遇,5级辅导员则是博导级别。 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透露,年内,上海将在8至9所高校进行试点,培养一批学生职业发展教师、心理发展教师、学生宿舍辅导员等。 本报上海8月30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龚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