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霹雳贝贝》:那个会发电的小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0:19 新京报

  1988年儿影厂拍摄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导演、编剧讲述幕后有趣故事

  1988年由宋崇导演、张之路编剧的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霹雳贝贝》问世,这部拥有新鲜视角的影片讲述手上带电的小男孩贝贝摆脱孤独寻求友爱和理解的故事。这些曲折、荒诞、幽默的情节,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具有现代意识的孩子的生活,该片不仅受到青少年观众的热爱,在小观众的成长记忆中更是印象深刻。

  本报记者采访到当年任儿影厂长、《霹雳贝贝》的导演宋崇,以及该片编剧、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回顾当年拍摄时的有趣经历,也涉及影片背后关于中国儿童电影创作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

  

《霹雳贝贝》:那个会发电的小孩

  《霹雳贝贝》在当时的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崇:给儿童片一小片合适的土壤

  1986年我从上影调到儿影任厂长,在这个期间拍摄了《霹雳贝贝》,从此和孩子结下了缘分。拍过那么多戏,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闪光的彩球》和《霹雳贝贝》,可见当年儿童电影的影响力。

  在全国故事大王比赛上发现“贝贝”

  为什么会选择张京演“贝贝”?我对儿童片演员的选择有我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找嗓音洪亮、外形漂亮的孩子,而是必须有个性,外形有特点。张京那个时候大脑袋、大眼睛,长得很特别,是在全国故事大王比赛上发现他的,那时我任评委,发现他讲故事很有特点。有的孩子说故事像演戏一样,很夸张,或者是像背课文一样,很死板。张京不一样,他非常生活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很动情,能够感染听他讲故事的人,我眼前一亮。后来在拍《霹雳贝贝》时就找到他,他是不二人眩

  那个个子高高、比较尖刻的女孩子章萍也是在故事大王比赛上选中的,和剧中人物太吻合了。而演“甜甜”的那个温柔可爱的小姑娘王莹,是几个小演员中年龄最小的,很稚嫩也很有气质。她是上影厂白沉老导演的孙女。影片完全避开了以往儿童电影给人“说教”的痕迹,只是讲述一个孩子不想成为特殊人,他只想当个正常人,渴望爱与被爱。当年的小观众中有的还很惋惜:为什么把“贝贝”的超能力给变没了?其实他长大后可能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安排。

  “宇宙人”原来就是冯小宁

  应该说《霹雳贝贝》是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影片,上世纪80年代初的《珊瑚岛上的死光》是故事片的首次尝试。科幻与国家的科学生产力以及太空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那个时候美国已经有影片《E.T.》了。我们当时因为三维科技还不发达,也因资金有限,好多东西想拍没能拍成,因陋就简先拍模型然后特效合成。

  影片在技术上弱一些,我们就更加强调人情方面,主要还是靠情节打动人。影片高潮部分是孩子们到长城呼唤“宇宙人”,这是因为当时认为在遥远的外太空能够看到的中国痕迹只有长城。在拍摄的40天中,外景多在深圳拍摄,因为当时的深圳最有现代感,现代化的学校以及高楼林立的街道,都是在那里拍的。

  说到宇宙人,他在影片中几次出现,正是当年在儿影担任美术的冯小宁制作了那身“全金属外壳”的衣服,在上面缀满舞台上表演的亮片,他怕别人穿坏了,于是自己亲自上阵出演。当时分到儿影的两位电影学院78班的毕业生,后来都做了导演,我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冯小宁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大气层消失》,尹力的第一部电视剧《好爸爸,坏爸爸》都一炮打响。其实我就在想,只要给儿童片一小片合适的土壤,它就能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口述:宋崇(《霹雳贝贝》导演,原儿影厂厂长)

  采写:本报记者张悦

  张之路:《霹雳贝贝》只属于那个时代

  “静电”现象启发了我

  《霹雳贝贝》原名叫《带电的孩子》,其实是“静电”现象启发了我,因为天气干燥用手去触门把手就会起“静电”,好像人会发电一样,后来延伸开来想出了这么一个孩子的故事。我那时任儿影的文学部主任,把这个想法在编辑会上跟宋崇简单说了一下,他听后很激动,敦促我将这个故事写成剧本,后来又取了一个比较时髦的名字,就是《霹雳贝贝》。

  我是学物理出身的,因为毕业于师范学校后来又教书,所以一个是对科学现象熟悉,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理也清楚。关于贝贝为何带电这个问题,也有不同看法,小孩子们会天真地认为“贝贝”就是宇宙人的儿子落到地球上,和普通的小孩一起生活。其实我们当时的想法只是“贝贝”被赋予了“超能力”,有点像“蝙蝠侠”意外被蜘蛛咬了一口,而具有神奇能力。可见孩子们和大人的想法很不一样,虽然“贝贝”是宇宙人的儿子的设计不太可能,但既然孩子都这么想,也挺有意思的,衍生出一个我们最初没有想到的理解。

  记得当年《E.T.》花了300万美元,我们的制作经费是47万人民币,应该说《霹雳贝贝》很讨巧,它的出现很多人都没有料到。记得影片出来后,先让大人看,他们觉得没有什么新鲜的,很普通的一个儿童片,没想到让孩子们一看,不得了。

  记得我们去上海的时候,影院里的孩子全兴奋地跳起来,整部片子他们基本是站着看完的,而且毫不掩饰地叫起来,我们知道孩子们认可了,他们是真正喜欢《霹雳贝贝》。

  儿童片也要够商业

  其实关于中国儿童电影现在的状况是挺可悲的,在思想上很多人都认为它不是主流文化;而且大量编导对于这部分创作有心理障碍;要不就有人干脆说,我们中国自己的儿童科幻再怎么做也做不过美国。我在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人“太务实”,缺乏天真想象的本质。还有就是现在的电影市场,多靠炒作和商业运营,其实儿童片的问题不是“是否优秀”的问题,而是够不够商业的问题。说《哈利·波特》在全球有多么热销,不要忘了其商业运作下了多少工夫,背后这么大的公司在支撑着。像伊朗影片《小鞋子》,像《放牛班的春天》都是很优秀的,但是它们的商业性远不如《哈利·波特》。

  说到中国儿童电影的现状,很普遍的现象是这边拍完片子之后,那边就直接入库,根本无法进入电影院和普通观众见面,其实这对于人的劳动也是一种浪费,也不可能良性运转。所以我说像《霹雳贝贝》、《魔表》、《我的九月》、《大气层消失》这样的儿童片真正只能属于那个时代,当年的小观众是幸运的。

  口述:张之路(儿童文学作家,《霹雳贝贝》、《魔表》等片编剧)

  采写:本报记者张悦

  ■电影笔记

  不是霹雳贝贝不想带电

  《霹雳贝贝》,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几乎惟一跟“科幻”两字沾边的、有名的儿童电影了。

  所有看过《霹雳贝贝》的孩子都应该庆幸,起码当你对世界还有无边无际幻想的时候,《霹雳贝贝》的影像世界呼应了你珍贵的幻想。可是,这些孩子们也一定心存遗憾,因为霹雳贝贝刚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又被电影工作者们关上了,一个真正的孩子,是不会去长城上呼叫来外星人,把自己变回普通小孩的,小孩子总希望自己是超人才对。所以我老早就猜想,并不是霹雳贝贝不想带电,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希望贝贝不带电,否则,贝贝可以呼唤外星人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电,而不是放弃超能力埃

  的确,当年的我看到霹雳贝贝把坏人整治得服服帖帖的时候,怎么能相信这个小朋友不快乐!以至于多年以后,对这部电影被划分成儿童科幻片,我仍然心存不满。在我看来,《霹雳贝贝》根本就不是科幻片,但却是一部具有未来气质的电影。在中国,电影传统中缺失的恰恰是“未来”两个字,我们的电影中最多的是过去,其次是现在,惟独少了未来。

  其实,《霹雳贝贝》的叙事结构表面看来合乎了主流文化的需要———一个平凡的乖孩子才会得到幸福快乐,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在看似合理的叙事结构下面,却安排了一个不顺理成章的成人逻辑和对我们电影传统教化功能的致敬。回归到常态的霹雳贝贝也就失去了那份最引人入胜的气质,这大概也是在孩子们中间风靡一时的贝贝,没能够成为真正的可延续流行偶像的根本原因。孩子们喜欢一个带电的贝贝,而不是与众人一样的普通小孩,这也使《霹雳贝贝》失去了成为经典的可能,否则的话,我们也许就会搂着霹雳贝贝玩偶,跟银幕上那个带电的神奇宝贝一起长大成人。

  现在回头去看霹雳贝贝的“霹雳”,想想美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科幻片的特效,大概也就是这个水准。为什么到如今,国外的科幻电影如火如荼,我们的电影中的那一小撮未来气质,不仅并没见长,反而消失殆尽呢?有人说,是因为中国没有科学传统,导致我们没有好的科幻文字工作者,而电影市场的不发达也令我们的投资规模在科幻电影特技的极大投入下相形见绌。我倒觉得,中国并非没有东方式科学传统,而是缺乏构筑在西方文化传统之上的现代科学气质,这种科幻方向是当今影像的强势方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于未来我们并非“没有”,幻想的魅力并不是金钱、技术能够堆出来的,而是丢失、埋没了自己的想象力,正如《霹雳贝贝》一样,在中国式未来气质的自我发掘过程中自觉地摒弃了更多的可能性,缺少的是勇气和底气。

  □暴暴蓝

  ■同期儿童科幻电影

  

《霹雳贝贝》:那个会发电的小孩

  《大气层消失》中的男孩能听懂动物的语言。

  《大气层消失》:听懂动物语言

  冯小宁导演了儿童科幻片《大气层消失》。

  由吕丽萍等出演。一起意外事故烧穿了某地区上空的大气臭氧层,使全球的生命危在旦夕,一个男孩忽然在这天早晨能听懂动物的语言,他发现了污染源。影片中有动物对话的情节。

  《魔表》:瞬间长大

  同一时期拍摄的《魔表》也是一部儿童题材科幻片。9岁的小男孩康博思渴望早日长大不再受人欺侮。一次在“魔表”的作用下,康博思一瞬间长大变成了一个小伙子。他怀着一颗幼稚的童心冒冒失失地闯进了成人世界。

  学术顾问:陈山、郝建、陆弘石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