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超女被批背后的当代学者文化价值观之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0:01 红网

  在经历了诸多文化学者的口诛笔伐之后,2005年湖南电视台主办的《超级女声》还是在一轮又一轮的舆论风暴中成功谢幕。在这场风暴中我们听到了一些传媒业界人士对此节目的嗤之以鼻,也看到了一部分文化学者们百感交集纷纷撰文进行了声讨,他们愤怒的称其为电视文化的逆流。然而这股逆流并未湮没在舆论的浪潮里,它的主办方似乎对此也不以为意,正如节该目的策划兼评委的夏青甚至敢赤裸裸”的表示:这个节目的诞生就是为了收视率……

  结果也最终证明了它是成功的,一个有着四亿观众为之群体性疯狂的娱乐节目让所有传播学者和社会文化研究者都跌碎眼镜,他们大半辈子为之研究的如何吸引受众的课题就这样被一个以娱乐形式示众的超女轻易解决。他们愤怒,他们不解,但是他们实在找不到一个理由来自我解嘲,安慰自己受伤的自尊。他们是学者,他们是专家,他们没有办法接受就这样一种娱乐节目的收视率也居然能被打造成只有央视的春节晚会才能于之比肩的程度。于是他们为了挽回些许颜面就开始群起而攻之,冠以低俗之名,及尽诽谤之势。可是在无理取闹过后观众并不买帐,喜欢这档节目的依旧喜欢着,先前并不了解这档节目的也开始着了迷。

  确实,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梦想的舞台,一个可以展示平民歌唱才艺的节目它又何来低俗之理?它的成功并没有以扰乱社会秩序,触犯国家法律或是渲染血腥暴力和色情为代价,它只是为喜欢唱歌的老百姓搭建了一个可以想唱就唱的平台,而在这过程中它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品牌和经济效益。这种以前一直被那些学者挂在嘴边的双赢模式到这怎么就挨批了呢?有些文化学者认为该节目低俗,可是这个“俗”字本来就是个中性字,佛门有“俗家弟子”之称谓,成语也有云:凡夫俗子。可见“俗”本来就是平凡的意思,而我们之中又有多少是不平凡之人呢?百姓对于电视节目是不需要承载“高雅”那份虚荣的,哪个节目能够为他们得带来快乐,愉悦身心,他们就会不约而同的去喜欢和支持它,人的心理毕竟是相同的,更何况超女还为他们提供了实现自身梦想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又合法。

  但是现在当代的一些文化学者似乎并不善于大肚容物,稍有新鲜事物出头而它们又不符合传统的文化价值取向时就会妄加批判。而传统的电视节目文化价值说穿了就是唯高雅、内涵、深刻是论,一切节目必须要有积极意义,能够起到教育观众或者至少也得有知识含量才算合格。确实,在电视史上,我国过去曾有很多优秀而且富于内涵的电视作品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像八十年代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都曾造成过万人空巷的局面,而这些作品也是以带领观众领略祖国大好山河为目的,没有添加任何说教成分,并且内容形式变化多样,主持人解说新颖俏皮,它突破了以往电视节目那种严肃死板,教育味浓的老套模式,调和了更多的娱乐轻松的元素,让观众在观看时能够产生精神的愉悦,因此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信息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人们每天都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在八小时之外往往还要自学充电,好不容易能有个闲暇坐下来看电视,可是打开电视机如果看到的尽是些新闻、科教、讲座的话那电视的娱乐性又何在?人们又有何心情去观看电视节目?

  尽管超女成功的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关系,但那是传媒节目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我们的文化学者更应该看到的是前台那些普通老百姓激动的在台上实现梦想以及带给台下观众的那份由衷的快乐,百姓的快乐不就是我们文化学者最大的快乐吗?百姓的认同不也正是我们的文化学者应该去研究“为什么”和“怎样做”的课题吗?

  那些批评超女的文化学者,如果再抱着过时的文化价值观敝帚自珍的话,贻笑大方且不说,恐怕对社会的文化事业发展也将成为一种桎梏。

  (稿源:红网)

  (作者:杨陈晨)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