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手机监控:是“关爱”还是“侵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0:18 红网

  据8月31日的东方早报报道,当关于中小学生究竟是否该使用手机的讨论还在继续时,沪上首款学生专用手机却欲借新学期的时机登陆上海学校。“10:17在天山路芙蓉江路口、思创大厦、天山第二中学附近。”一条通过学生关爱宝手机传回其家长手机的安全定位短信,“精度可以达到一百米左右。”昨天,这款名为“KARE”(中文名“关爱宝”)的运营商表示,基于学生手机的定位是健康有益的,他们希望开学后能够在沪上的中小学校大面积推广。

  对于手机“定位系统”,我是并不反对的。我的脑子还没有到了僵化的程度。就我所知,手机定位服务最具价值的应用,是在陌生的地方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方便,比如老人出门、小孩上学、情人约会。比如盲人能通过手机知道并告知他人自己的方位;司机可用来获取定位信息,从而在对路线的选择、中途停留地点的选择等方面获得便利。

  但是,我们有些人派上的“用潮却是令人不可思议。在芬兰,大人们通过手机定位服务,跟踪孩子,“监控”着从闹市区附近100米之内到较为偏僻地区20公里左右的孩子的活动。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却叹时运不济: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少;居住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校特别是有了现代化信息工具后,孩子们更是被束缚得牢牢的。有的家长不仅用密码把电脑锁起来,还通过电脑软件,记录孩子网上情况。一些家长自己不会上网,却对孩子作“有罪推定”,好象孩子一上网,就会网恋就会变坏。

  对于孩子的“私密”,我是一向主张少插一点手!孩子的信,不要去看;孩子的电话,不要偷听;孩子的日记,不要去碰。可是现在,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居然也以窥视孩子心中的秘密为乐。他们偷看孩子日记、偷听孩子与同学交往的谈话内容,窥视、猜测、跟踪孩子的活动,孩子几点放学、几点到家,都在家长的“实时监控”之中,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可以防止孩子陷入早恋或其他别的什么“泥坑”。却不料,孩子并不买账,为了抵御闯进美好内心世界的“入侵者”,家庭中“控制与反控制”战争就这样展开着。

  如果说,人世间真有一种心灵的天平,那就是尊重。尊重是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没有尊重就谈不上交往。孩子也有隐私,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窥视,而是靠沟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重少年们的隐秘的内心世界——这是正确地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我总担心,当一个人的心还不能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时候,你就粗暴地、不知分寸而又笨拙地去触及他最隐秘的部分,那就会永远地破坏一个人的感情,使他对人们相互关系的纯洁性产生怀疑。”

  手机“定位盯梢”的出现,反映了家长普遍对孩子的不了解,最重要的,家长用手机“定位盯梢”窥视孩子生活,既违法也不道德。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的民法草案在人格权法一编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解决“窥私”的良策,我也说不出多少,但我觉得,倘家长多关心些孩子,多与孩子聊聊天,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间的隔阂就会消除,隔阂消除了,还用得着煞费苦心,在孩子身边布下甩不开的“影子”——手机“定位盯梢”么?

  (稿源:红网)

  (作者:严宝康)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