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毛家湾惊现巨型瓷器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4:15 北京晨报

  ■国内罕见 百万片明瓷集中出土 ■谜团待解 可能是太监宫女所用

  涉及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等多个窑口的瓷片同时在京城明皇城外的毛家湾附近一处土坑中被发现出土,其总量达1200多箱,近百万片。昨天,市文物局向社会公布了这一重大发现。据透露,这批瓷片的最早年代为元代,最晚至明中期,如此大量的多窑口瓷器同地点出土在国内绝无仅有。

  瓷片大多出自民窑

  市文物研究所负责人朱志刚告诉记者,此次发掘地位于西城毛家湾的中央文献研究室院内,是在铺设供暖管道工程时发现的。从7月25日开始发掘,到8月3日,这批瓷片被清理完毕。考古发掘表明,这个瓷器坑显系人工挖掘而成,略呈不规则长方形,长7.8米,宽5米,最深的东南角距离地表4.3米。口大底小,坑壁倾斜。坑的东壁被近代施工所破坏、扰动。

  此次出土的瓷器残片绝大部分是民窑产品,仅有个别出自官窑。其中少量为明代之前的遗物,绝大部分属于明代早中期。窑口较杂,有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枢府窑、德化窑、哥窑等,其中以景德镇烧造的最多。

  发现具有惊世价值

  有关文物考古专家、瓷器研究专家、学者认为,在非窑址处一次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的瓷器,在国内尚属罕见。这批瓷器时间跨度长、窑口杂、器型丰富、釉彩种类繁多、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科技、美术、民俗等研究价值。对于如此大量瓷片出土且涉及如此多的窑口,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称:“此次发现具有惊世价值,这种在非窑址处能够出土的事实目前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瓷片有望对外展出

  梅宁华表示,待市文物研究所对这批瓷器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后,将有可能组织一次大规模展览,比如在老首博或在新首博内设置在一个现代化展厅,还可能将这些瓷器碎片当成教具,供讲解瓷器、鉴赏知识之用。

  三大谜团有待破解

  这批瓷片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市文物局专家首先排除了这里曾经是个窑址的可能,但仍难以破解关于它们来历的三大谜团,即这些瓷片是否遭遇过变故而被打碎并掩埋,它们的遭遇是否与某事件有关?如此大量多窑口瓷片为何出现在并不产瓷的北京皇城外?距离明皇城很近,是否可以证明它们与皇家有关系,一般人们都知道皇家用官窑、御窑瓷器,但是否是太监、宫女使用的民窑器物呢?

  对于这些谜团,市文物局专家的第一种解释是,这些瓷器的质量显然高于一般民窑,因此它们可能是诸如太监、宫女等使用的民窑器物。但对瓷器的使用有所限制,多采用以旧换新的方法,因此才将这些旧、损瓷器集中在一处销毁。第二种解释是,周围可能有一个大的瓷器库房,将一些出现破损的瓷器集中处理打碎。第三种可能是,在瓷器运输到北京后,将出现破碎的销毁,而这里是个集中地。

  ●专家观点

  出土瓷片与漕运有关

  昨天,著名瓷器鉴赏专家马未都先生也来到现常他认为,如此大规模的瓷片集中埋藏的情形一般只能在窑址才有,但一般来说,每一窑口只能有本窑口的瓷器,而北京并无窑址,因此排除了这种可能。

  “最大的可能是和北京历史上的漕运有关。”他说,北京许多地名都取自当时的功能,比如积水潭当时就有漕运。“毛家湾”因带“湾”字,因此可能是当时外地进京瓷器的一个码头,由于大多民窑瓷器在包装上并没有官窑那么讲究,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肯定有受损状况,当时的装卸人员有可能将破损的瓷器就近挖坑打碎埋掉。

  首席记者 杨玉峰/文

  晨报记者 王颖/摄

  

  近百万瓷片的来历成了令人们关注的谜团。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