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藏的历史性跨越(望海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4: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西藏是个神秘而又感染人的地方!

  自治区成立40周年前夕去了一趟西藏,便有了“西藏情结”:爱回想关于西藏的见闻,爱阅读关于西藏的文字。回想起来,对西藏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然文化的“大山水”、恢弘建设的“大手笔”和今昔巨变的“大跨越”。

  藏语典籍称,藏族的居住地域,在高高的“雪山栅栏”中间。此言不虚,世界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峻岭雪峰,大多环聚于此。有一本书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马蹄形大拐弯,是献给南迦巴瓦峰的黄色哈达。看看俯拍的图片,还真难找出比这更大气的比喻!在青藏高原,有一个建筑把一座山包裹起来,那就是布达拉宫;有一幅唐卡将整个山坡盖了起来,那就是每年雪顿节哲蚌寺的展佛仪式。

  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宫殿是世界上最有气势的,唐卡色彩丰富得似乎用尽了世界上所有的美丽元素,这就是西藏展示给我们的山水之大、人文之博。

  回望西藏千百年的历史,农奴在河谷里种植青稞,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经济落后、生活贫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藏和平解放和自治区成立,西藏建设一日千里,多少跨越千年的梦想在短短几十年里变为现实。

  最大的跨越是政治制度建设。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拉萨召开,标志着西藏自治区成立。用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代政教合一的农奴制,以制度保障西藏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西藏千百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

  手笔最为恢弘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西藏和平解放和自治区成立以来,一个接一个的建设高潮,使这片雪域高原变得更为宜居、美丽。摊开地图,看看这片土地上这些年究竟添置了哪些“大件”: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世纪的青藏铁路;羊八井地热电站、羊卓雍抽水蓄能电站;贡嘎机场、邦达机场、新世纪的林芝机场;拉萨由街(八廓街)变城,八一镇由无到有……有多少大自然的缺憾被人工弥补,又有多少藏族同胞梦寐以求的心愿得以实现。

  如今的西藏,变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城市如此,乡村也是这样。在尼洋河谷的荞麦田里,我们意外地发现,挥镰收割的藏族妇女嘴里还嚼着口香糖;在八一镇的电话村里,主人招待我们的酥油茶,不是用酥油桶打的,而是用电动果汁机打出来的。由缺衣少药,缺菜少粮,连一个鸡蛋都买不到,到农村妇女也能嚼上口香糖,西藏这些年的跨越可谓大矣!

  细细想来,巨变得益于“三只大手”推动:当地各族人民“缺氧不缺精神”的勤劳之手;中央关怀、全国支援的援助之手;现代市场经济扎根雪域,市场配置资源的“无形之手”。

  珠穆朗玛峰是一座不断增高的山峰,8848.13米只是她曾经拥有的高度。我们相信,各族人民艰苦创业,不懈攀登,西藏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为本报主任编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01日 第一版)

  作者:陈陆军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