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乌力保一江清水供深港(热点追踪)(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4:2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寻乌力保一江清水供深港(热点追踪)(图)
图为东江源区一景

  东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三大水系,是粤港重要的饮用水源和重点水质保护区,不仅担负着香港、深圳、广州、惠州、东莞、河源等城镇的用水,同时担负下游灌溉、航运等任务。目前,东江通过东深供水工程向深圳、香港的年供水能力分别达到了5亿立方和11亿立方。香港人纷纷感叹道:东江水是生命之水,东江源是生命之源!

  今年6月份,经科考确认:东江源头位于江西寻乌县桠髻钵山南侧。

  寻乌县东江水系流域面积为1964.79平方公里,占江西东江流域面积的55.7%,占整个东江源区总流域面积37.8%。“我在江之头,君在江之尾,相隔千万里,共饮一江水”,多年来,为确保下游和香港同胞饮水安全,寻乌人树立大局观,以牺牲局部经济发展为代价,以确保东江水质为己任,严格控制各种资源开发,坚持不懈地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精心呵护东江源。

  村民靠山不吃山

  从寻乌县城驱车走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就来到了位于桠髻钵山山脚下的三标乡东江源村。

  沿途的东江源流寻乌河就像一颗巨大的水晶静卧在青龙似的群山怀抱里。偶尔可以看到散落在路边的一家或几家农户。世代生活在山脚下的人们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才知道这里是东江的源头,惊喜和骄傲之余,却又有些无奈:“以前我们的收入有3个来源:到山上种香菇和木耳可以有千把块钱收入,上山砍树,也有一千块钱左右,再加上种田的一千多块钱,平均每家的年纯收入大概能在三四千块钱左右。但自从1997年保护东江源头,禁砍禁伐、封山育林后,我们就只剩下种田的一千多块钱的收入了。”东江源村一位张姓村民告诉笔者。

  寻乌县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林业对于全县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果业,农民从果业中得到的收入能占到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但从2000年起,三标乡全乡禁止在山地上开山种果,这一部分的损失仅以柑橘为例,一年就达6240万元。

  收入受损,村民们大都能从大局出发接受和理解县里的政策。“都保护了这么多年了,再破坏就太可惜了!”村民周红娣的话代表了全村人的心声。

  政府牺牲地方利益

  近年来,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该县始终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虽然国内外板材价格不断上扬,寻乌仍不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诱惑,目前,全县关停木材加工厂87个。寻乌县中纤板厂是1996年由江西省林业厅设计院设计,经省经贸委、林业厅审核并报国家经贸委、国家林业部批准兴建,设计总投资3491.8万元,实际总投资3570.6万元,年生产规模为1.5万立方米,每年需原料2.4万立方米,项目投产可新增产值3150万元,利润1214万元,该厂的关闭,经济损失达4500万元。另外,桂竹帽纸厂年生产规模500吨,固定资产损失500万元,剑溪纸厂损失120万元。

  同时,该县还开展了稀土整治活动。寻乌是有名的稀土大县,享有“稀土王国”之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县稀土开发达到了高潮期。据不完全统计,已开采的面积有6500亩,稀土开发的兴起曾使寻乌经济迈入全市先进行列。自2001年保护东江源头以来,共取缔关停了污染矿点104个,直接经济损失744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500万元。为使稀土矿区植被得以恢复,该县一方面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地浸矿新工艺,一方面对稀土禁开区、采空区和周边农田实施大规模的禁采复垦计划。目前,稀土矿区已种植生态保护林、经济林8000多亩,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6000多亩,稀土矿区又重新披上了新装。

  多管齐下保源区

  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东江源,近年来,寻乌县已种植国家、地方公益林106.5万亩、经济林180万亩,基本形成了东江护源林、珠江防护林、丘陵经济林、果园戴帽林、公路绿化林、农田涵养林为框架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

  在为东江源添绿色的基础上,该县还先后投入2500万元资金,建立沼气池1万多个,全面推广“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年可节约柴木5.5万立方米;拨出1600万元资金用于水土保持,根治水土流失面积10.5万亩;完善农田水利和果业人工湿地立体生态系统建设工程,建设水库200多座,大小水塘、拦沙坝1万多座,每年可减少160.5万吨的泥沙流入寻乌河;全面开展生态移民工程,已搬迁山区、库区农民500多户。

  为保证以后引进的项目不会污染环境,去年,该县对所有招商项目实行环保审批和环保测评制度,拒绝了16个对水体影响较大的招商项目,涉及投资金额1亿多元。通过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有力措施,该县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均有所提高。

  在水土治理方面,全县累计根治水土流失面积7060公顷,另外,寻乌还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减少化肥和剧毒、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用量。

  在谈到保护源区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时,寻乌县保护东江源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炳炎首先想到的是大局:保护东江源头就保护了东江,也就保证了香港、广东的用水用电,支持了珠江三角经济的腾飞。另外,陈炳炎也坦陈:保护东江源头其实也是保护寻乌人自己的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如果现在不进行源区的保护,连寻乌人自己用水都有困难。

  目前,陈炳炎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建立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启动“资源共享、义务共担”的上下游联动的投入机制和水资源保护机制,开创水资源共用共建共管的新局面。据最新消息,目前已由国家协调建立一种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由广东省每年从东深供水工程水费中安排资金,用于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01日 第五版)

  作者:赵敏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