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把孩子的暑假异化为“鸟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5:02 中国青年报

  新学期开学之际,无锡的一名初二学生小杰(未成年人,化名)给本报编辑部打来电话,用“特累”、“单调”、“压抑”来形容刚刚过去的暑期生活。坐在教室里,他觉得找不到任何新鲜的感觉,还很烦躁。

  假期“异化”成第三学期

  “上午9时到12时写作业,下午2时到5时学外语、练书法,其余时间看电视、吃饭、睡觉。”小杰这样描述他的暑假生活,母亲张颖让小杰写了一幅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此激励儿子的斗志。张颖说起儿子挺得意:从小成绩优秀,去年考进市重点中学,钢琴、长笛、书法、绘画、国际象棋样样精通。小杰却无法像母亲那样快乐,他向记者抱怨,为了如家长所愿全面发展,自己从上小学起就没睡过懒觉,每一个寒暑假都在各种提高班和特长班之间辗转。“家长们是在把自己的社会压力转嫁给孩子。”团中央少先队夏令营活动中心主任刘俊友指出,放暑假的初衷是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把学习延伸到社会,而现在却把假期异化成孩子离开校园后的第三学期,他认为,问题在于家长们普遍把高分与升学当成了教育的终极目的。

  在大学里教书的耿女士今年暑期就经历了痛苦的抉择。“看着孩子把新买的泳衣叠起来,塞到衣橱里,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作为升入重点中学的奖励,她本想带女儿去海南玩两个星期。可当她看到女儿的同学、自己的同事、熟人家的孩子都在外面上辅导班时,心里开始犯嘀咕,因为有消息说学生一进校就要来个摸底考试,成绩好的才能进重点班。权衡再三,她最终取消了旅游计划,把女儿送进了一个以英语和奥数学习为主的夏令营。

  面对孩子之间的竞争,像耿女士这样想给孩子快乐暑假的家长也不敢让孩子“特立独行”。早在暑期前夕,不少家长就开始精心设计孩子的暑期生活,到处收集培训班的广告、打听其教学质量;还有的家长四处托人寻找家教,来给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补习。虽然家长们都觉得现在孩子实在太辛苦,可别人都这样给孩子开小灶加餐,如果他们“特立独行”的话,将来孩子上不了好高中、重点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还不都怪家长吗?

  刘俊友认为,假期就应该让孩子做游戏,让他们快乐自由地发展身心。家长们强加给孩子学习压力,其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地把孩子学习兴趣给弄没了,产生学习就等于痛苦的心理暗示,这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里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家长以安全的名义圈养孩子

  孩子不停地发脾气宣泄不满

  平时特别好动的张可鑫从放假的第一天起就盼着开学,他现在已经被“关”了两个月了。早在放假前,父亲张建国就约法三章,可以在家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总之只要在家干吗都行,就是不许外出。

  作为退伍军人,张建国深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他也希望儿子能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可是每当15岁的儿子请求跟同学出去玩时,他却总想着把孩子留在家里,甚至儿子去街对面的麦当劳买个汉堡,他也要悄悄地跟着,看到儿子过了马路才放心。有一个问题张建国始终挺纳闷,为什么小时候他和哥哥每天都去村口的小河里游泳,家里人竟一点都不担心。“现在的家长们只考虑安全问题,却忽略了孩子本身对于现实的适应性。”刘俊友认为,在韩国,许多孩子被家长要求光着膀子在雪地里奔跑,以此磨炼意志,增强体魄。事实证明,孩子只有置身于陌生环境时,才会主动地去适应,并通过与身边朋友的磨合不断成长。

  家长们并非不了解户外生活对于孩子发展的意义,可他们总是要为孩子的安全提心吊胆。“只要孩子一离开家,我就不自觉地往坏处想。”一位母亲说,暑假孩子要去游泳,她就会想到前两天有孩子溺水身亡的新闻;孩子要去游乐园,她会想到游乐场事故频发,更别提每天都在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了。这位母亲的担心在家长中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在暑假里只有把孩子关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可孩子们却并不领情,张可鑫总是把家比作鸟笼,他讨厌被“圈养”的感觉,由于缺少同伴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情绪,全都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宣泄到了家长身上。

  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

  在激烈竞争中最好的保镖是自己

  北京某中学打算组织初一学生去军事博物馆(地处北京市三环以内)参观,竟然招致7个家长的反对,他们认为带队老师无法保证孩子的安全。

  一位赴日本参加夏令营的高一女生抱怨说:“我父母真是的,一晚上能来3次电话,早晨还要花国际长途费给我叫早!”

  暑假中,像这样家长过度保护的例子比比皆是,家长们不遗余力地代劳孩子的日常事情,生怕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会吃苦、受罪。教育专家指出,这是一些家长把自身的不安定心理,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他们希望通过付出让孩子实现自己未竟的理想。然而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有时甚至会酿成苦果。“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最好的保镖是自己。”刘俊友指出,家长的过度保护会使孩子的能力无法得到发展,一走上社会就会相形见绌。

  北京某高校做后勤工作的方老师告诉记者,那些连被罩都要等着家长来换的学生,在学校里通常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们也无法在一个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孩子即使大学毕业了,也只能是块废才”。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励新认为,孩子暑期生活安排的最高原则就是快乐,无论给孩子安排哪一种活动:旅游、走亲访友还是上辅导班,都必须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否则这个活动就没有必要。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

  作者:本报记者 蒋昕捷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