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赤子丹心向祖国(人民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5: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线勤

  美国新泽西州文化中心主办的“华侨与抗日战争”图片展在爱迪生市揭幕,引起观众特别是广大侨胞的强烈反响。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14年间,身处海外的1000多万侨胞,与

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全力支援祖国抗战。在陈嘉庚、司徒美堂、蚁光炎、庄西言、李清泉等爱国侨领的领导和号召下,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影响之巨都是空前的。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世界各地华侨救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救国浪潮。上至工商巨贾,下至平民百姓,都抱着“前方炮火一日不停,后方供需一日不止”的决心,节衣缩食,毁家纾难,打破了宗亲、地域的界线,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多种形式募集款物。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海外侨胞共捐款50亿元。美国华侨仅购买“救国公债”、“月捐”和“航空救国捐”,就达到18亿元。华侨捐款成了当时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史料记载,1939年中国政府军费开支为18亿元,而当年华侨的捐款和侨汇就达11亿元。华侨捐赠的衣物、粮食、医药器材以及武器装备源源不断运到国内。仅抗战前3年,美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等华侨社团及个人,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3辆、汽车1000多辆。

  世界各地华侨还在所在国建立了数千个抗日援华组织,开展抵制罢工、抗议游行等活动。有的华侨,情愿受失业之苦,也不给日本企业做工,宁肯破产坐牢,也不经营日货。在新加坡资本最雄厚的日商弘荣洋行因受华侨抵制而破产,使日本对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等国输出总额减少半数以上。从“卢沟桥事变”至当年年底,仅参加反日罢运的华籍海员就有8900多人,他们因此失去工作,全部离船回国参加抗战。抗战初期,日本从海外进口的军需原料中,有七成以上来自美国、英国,美洲和欧洲华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阻运斗争”,欧洲全欧华侨抗日联合会还制定了《抵制日货运动大纲》,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军需供应。

  抗战期间,还有数万侨胞毅然放弃海外的家业和优裕生活,络绎不绝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拿起刀枪直接奔赴抗日战场,或者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祖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他们当中,有训练有素的航空技术人员,有经验丰富的机械工程师,有技艺高超的医护人员、卡车司机,还有不畏难险的新闻记者。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华侨还创办航空学校,为祖国抗战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飞行员。当时,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华侨就占3/4,许多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这段往事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广大华侨的爱国事迹,依然让今天的人们心潮澎湃,感念不已。从广大华侨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看到了强烈的民族气节,看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虽然身处海外,他们对祖国母亲的深挚情感却丝毫不逊于生活在国内的人民。从广大华侨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无比牢固的凝聚力,当祖国遭受侵略的时候,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用血肉筑成了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长城。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之所在。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1日 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