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进“泛珠”合作(泛珠泛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5:27 人民网-华南新闻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进“泛珠”合作(泛珠泛论)(图)
  第二届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共签订合作项目4473个,投资金额4535亿元人民币。

  不久前落幕的“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以其众多跨地区合作巨额的签约金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和业界人士指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共同繁荣和稳定发展,有利于加快东、中、西部互联互动与协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地对外开放。因此,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避免合作中的“大跃进”。

  探索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泛珠三角既有被誉为全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的广东和国际大都市香港,又有相对落后、外向程度很低的西部内陆省区,区域内经济差异极大且仍在继续拉大。因此,有专家曾指出,泛珠三角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价值和实践意义就在于探索东西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首先,从最宏观的角度考察,泛珠三角区域内的东西关系与全国的东西关系一样,仍表现为“西部开发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泛珠三角的西部地区为泛珠三角的东部地区提供廉价的资源、能源、劳动力、生态产品;东部则处于要素、资金、产业继续高密度聚集和高速发展的极化时期,两极差距进一步扩大。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在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中,主要的大项目是水电(而不是制造业),而根据目前体制,这些地区难以从水电开发和外送中致富。

  其次,泛珠三角包含了全流域的内涵,这种直接联系更直观地凸显出上游与下游的不平等关系。云贵川上游地区为下游和全国提供生态产品,但下游和国家却没有拿出足够的钱来购买这些生态产品,西部无法在生态工程中致富,而是继续为下游作贡献。

  第三,云贵川为珠三角输送廉价劳动力,虽然外出打工者得到了比务农更高的收入,但为珠三角做的贡献更大,而家乡的发展缓慢。经过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珠三角地区,不仅没有如西部人所期盼的那样将劳动密集产业向西转移,反而处于产业、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进一步加速聚集的过程。CEPA和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让人们深切的感受到大珠三角正在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但西部的发展和东西差距的缩小仍然不如人意,近几年里,东西差距在泛珠三角区域里也呈进一步扩大之势。2002年人均GDP,广东已达14908元,而四川是5767元,云南是5178元,贵州仅3091元。

  政府搭好台 企业唱好戏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出席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时强调,“9+2”各方要注意吸取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坚持务实推进、务求实效,优势互补、平等互利,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要积极创新区域合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港澳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内地的资源、市场和人才优势,扩大和延伸合作的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地区都进行过区域合作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但也有不少教训。由于认识不足,角色不清,使合作“主角”的大中小企业不能参与进来,即使参与进来也热情不高,最终成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独角戏”。专家们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政府的角色错位。

  对此,专家提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应避免出现几种错位:一是职责内角色与职责外角色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对经济发展承担不同的分工,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的角色各不相同,不可代替。而现实中,政府往往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涉足企业、市场、社会的职责范围,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二是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错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应当侧重于抓大事、要事,侧重于宏观调控,而事实上,政府的规划、调控、监督角色过弱,执行角色过重,角色内部结构失当;三是新体制下的角色与旧体制下的角色错位。市场经济新体制要求现代政府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应采用市场经济的新办法,摒弃计划经济的老办法。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政府基本上靠拍脑袋决策,靠开会发文、一般化的号召部署工作,靠调度检查推进落实,沿袭了过去的老一套。

  合作切忌一哄而上,盲目比、赶、超

  专家同时指出,要使“9+2”的生命力长盛不衰,就必须在合作过程中,一切从省情、区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忌一哄而上,盲目比、赶、超。

  在泛珠地区,珠三角无疑是“经济引擎”,珠三角的生产总值目前已超过整个区域的一半,而“泛珠”成员中的西南各省区发展一直滞后于沿海,近几年距离进一步扩大。很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希望也都落脚在借助外力、“迎接辐射”上。但“追赶”若不顾客观实际,盲目的比、赶、超,势必使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等落后产业随着资本流动大量西移,长远来看,将给西部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由此带来的高污染将会使西部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届时西部又将投入大量成本进行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专家指出,这种盲目的“大跃进”式的赶超将给西部地区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种趋势如不加以扼制,一味追求一时的效益和CDP的总量,到头来,区域间的合作不但不能长久,不能实现“9+2大于11”的效应,而且还会留下诸多后遗症,追悔莫及。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01日 第五版)

  作者:张小俊 吕庆福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