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能源约束下的广东经济发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5:29 人民网-华南新闻
能源约束下的广东经济发展(图)
  “外来型工业化”模式决定了广东工业发展必须因循西方工业发展所决定的技术路线———以石油为现代工业主要动力

  作为人均资源储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20的广东,从经济起步伊始,资源短缺就伴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但能源的瓶颈制约从未有今天那么严重,电荒煤荒油荒接踵而来。因电力短缺,今年上半年广东工业增加值增速被拉低约7个百分点,全省GDP增长被拉低约4个百分点。广州今年第一季度近四成大型出口企业的出口出现下降,而导致出口下降的主因之一就是用电紧张影响加工贸易接单生产和增资扩产。

  广东能源供应仍远未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广东虽是资源贫乏大省,但广东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高的强度,是资源消费大省,2003年能源消费量高达1.3亿吨标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8%。但是广东能源供应仍远未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这是由于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高投入、高能耗支撑起来的,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一个亿的GDP,投入需1.6个亿;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要2.6个亿;2000年到2003年,则达到了3.2个亿。2003年,广东GDP比上年增长13.6%,然而能源综合消费量增长15%左右,电力消费量增长17.8%,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终端能源消费量更是增长30.63%,比GDP增长速度高出近1.5倍。

  与能源高强度开发和大规模消费相对应的则是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目前,广东能源利用效率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40%左右。2003年万元GDP的煤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用水是世界的2.3倍。

  工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广东能源短缺问题的根源。广东的工业化是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来推进,主要以引进国外技术作为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外来型工业化。这种“外来型工业化”模式决定了广东工业发展必须因循西方工业发展所决定的技术路线———以石油为现代工业主要动力;而包括广东在内的整个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可见,我国能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利用结构同资源禀赋结构矛盾的表现,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简单的承接与模仿则是广东资源和环境强约束日趋强化的基本根源。

  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广东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目前,广东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经济重型化的进程之中,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同时,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能耗产品生产的趋势,对广东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挑战。能源短缺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涉及到社会进步、环境安全,甚至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广东解决能源问题的建议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若要依赖较少的能源消费量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轻型化。因此,必须继续实施产业政策调整,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发展高科技产品和第三产业应是广东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流方向。

  二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强化科学管理。粗放式增长尽管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为了工业竞争力而付出更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毕竟是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受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这一阶段不可能持续,不能因“急功近利”而过于迷恋之。在经济和技术条件已经具备,或者经过努力已经可以达到时,却仍然采用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方式来进行工业生产,则是对工业化的反动。

  三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节能增效,可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从而使节能增效成为最大的能源资源。广东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工业发达国家高30%~80%,单位产值能耗是工业发达国家的4~6倍,通过精细化工、集约化的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生活、建筑等方面的节能措施,抑制广东能源需求过快增长还有一定的空间。因此,通过立法规范用能行为,大力节能降耗,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必将对促进广东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立足于国内资源,积极参与世界能源的合作与开发。世界上任何国家实现工业化都必须在世界范围进行资源配置,作为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广东的工业化更需要利用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源。在国内,与广东相邻的泛珠各省区在能源上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内的能源项目合作,无疑是有效缓解当前能源供应紧张的有效途径;东南亚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运输成本和稳定性方面都强于中东。抢抓中国-东盟自由竞争区建设顺利推进的机遇,利用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加强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共同开发可替代、高效、环保的新能源,可以解决部分能源供应短缺的问题。

  五要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搞好能源供应多元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健全能源安全预警应急体系。

  《华南新闻》 (2005年09月01日 第八版)

  作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游霭琼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