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显疲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9:35 南方日报

  面对宏观调控,浙江、江苏、山东经济发展为何冷热反差明显

  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显疲态

  自2004年初国家宏观调控后,经济发展过热的苗头得以控制。但相对于其他地区,国家宏观调控后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出乎众人的意料,出现了快速的回落,尤其是作为国民经

济支柱的工业下滑速度让人惊讶。

  浙江丢了东部发展最快头衔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浙江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后移,增长速度也在全国靠后,与全国工业走势形成了强烈反差。2004年12月工业增长14.2%,比5月回落了12.5个百分点,全年的增长率仅排在各省市区第21位。2005年一季度浙江省规模工业生产增幅继续出现较大回落。全省规模工业同比增长7.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6.3个百分点,排在各省市区的第16位。

  今年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比去年同期回落33.2%,比全国低了约17个百分点。

  随着生产减速,企业利润增长逐月减缓。2005年1—5月,浙江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飙升,同比增加70.5%,达到48.9亿元。

  同是宏观调控,江苏与浙江却不相同。根据江苏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1—5月份江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2%,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投资一直处于平稳增长态势。而同处华东的山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表现得更为强劲,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一。

  正是由于工业下滑,导致浙江经济发展放缓,2004年浙江的发展速度为14.3%,比江苏、山东低,把东部发展最快的头衔让了出去。今年上半年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为12%,低于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低于江苏2.5个百分点。

  生产要素荒制约经济增长

  那么同样面对宏观调控,浙江为何显现出如此大的回落与落差呢?

  首先,浙江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回落与浙江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有关。著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刘遵义研究认为,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投入增加,另一个来源是效率提高,资本、技术、劳动、制度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根据刘遵义的研究,东亚的经济发展,效率提高的部分是零,全都是靠资源投入,资源是有限的,投入维持不了很长时间。从这些年来看浙江的经济发展,也是典型的“东亚式的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当前浙江工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新形势下的反映。沿袭这样的增长方式,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很大制约,不仅影响工业持续较快增长,而且制约了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从资源投入来看,与江苏、山东相比,浙江的资源在全国是极度匮乏的,土地资源、矿藏资源都是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在有限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必定会有极限,目前浙江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与此有关。而江苏与山东煤、油资源在全国来讲比较丰富,资源紧张程度远比浙江轻。

  在浙江经济迅速下滑的背后,是从2003年开始的被人们称之为“成长的烦恼”的生产要素荒。“首先是土地、电、水、原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和环境制约。”正是这生产要素荒严重地制约了浙江经济快速的增长。“耕地锐减、能源困局、环境污染和投资代价趋大”,浙江经济年年实现高增长,但与之伴生的“负效应”也同样“可观”,浙江为GDP的增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发展受到资源要素紧缺的严重约束,浙江已是中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全国电力缺口一半在浙江,缺电情况在全国最严重,2003年起大规模拉闸限电,此后两年拉闸限电所损失电量占全国的份额高达54%和49.7%,大量生产能力放空。大规模停电使得企业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提高15%—20%,全省因大量启用柴油发电,去年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数十亿元。土地的制约进一步加大,可用耕地最多只能再支撑10年,不少工业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因没有土地无法实施。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由此,大批企业无地建厂,无电开机,无工可用。

  再从技术与效率投入来看,浙江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在实际经营中,浙江的生产制造企业都是一些简单的加工组装生产型企业,对技术要求很低,甚至谈不上技术,只是利用仿制别人的技术,而投入的只是简单的大量普通劳动力。”

  同时,“浙江的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高度化又不足。直到2004年,浙江工业生产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依然是纺织业,其对居第2位的产业还保持近5个百分点的领先优势。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成长,但离规划目标差距很大。2002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7.78%,在全国排在第16位,比1998年还后退了4位。进入新的增长阶段,浙江现有主体产业面临生产能力过剩、资源供给趋紧、竞争格局变化的新压力,增长潜力受到很大制约,增长优势削减势在必然。”

  技术创新能力低影响竞争力

  相当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必由之路。据浙江省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合计46.9亿元,只占销售收入的0.28%,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重要经济指标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也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受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主要产业没有掌握关键技术,主导产品和主要技术以模仿和引进为主,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也正是受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浙江工业总体上形成了以低成本、低价格、低收益为特征的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最终使得吃老本的发展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其次,浙江经济快速回落与浙江的经济产品结构有关,浙江的产品结构向来是以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为主,其次为机电产品、小五金等。无论是轻工业,还是机电产品都属加工业,为下游产品。这轮经济过热明显表现之一就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太快,但下游工业产品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不但不涨,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这使得以生产下游产品为主的浙江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经济效益下滑,发展速度大幅放缓也就不足为怪了。相比之下,江苏与山东的产品重化工业比较多,生产中上游产品的企业比浙江多。

  2003年底以来基础产品和上游产品价格全面上扬,使得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浙江不堪重负。

  2004年全省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扬13.4%,比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只上升5%,比全国低了1.1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差率为8.4个百分点。浙江省统计局测算,浙江工业每百元销售收入的直接材料费用约占70%。按此推算,全省去年因高进低出造成的工业减利因素高达900亿元左右,其中因高进低出差率比全国大出3.1个百分点,减利因素比全国多增加200多亿元。

  傅白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