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线江景房最高只能建8层(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0: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昨日,记者从有关方面独家获悉,广州市政府将对珠江(中心城区)两岸的高楼大厦颁发“限高令”。正在酝酿的《广州市珠江管理规定》将首次对沿江一线和二线的建筑高度进行规定,原则上沿江一线不得超过24米,沿江二线不得超过42米。

  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市政府看到滨江东一线目前形成的“百米高楼排列成墙,阻挡珠江开敞空间,使江景成为小部分富人的专利”后出台的一个应景政策,这一政策无疑将提升珠江两岸的景观,也将对“江景盘”带来重大影响。还应一提的是,当前广州城区珠江两岸还有不少地段,仍然是一些矮小的居民楼,如果没有这一政策的出台,很可能这些居民楼将来也会被高层建筑取而代之。因此,这一政策将对保护城区珠江的景色至关重要。

  策划窦丰昌文/邱敏、刘志华
一线江景房最高只能建8层(图)
连成一片的高层建筑遮挡了珠江美景,让人觉得压抑。王子恒摄

  规定:超高建筑概念设计应招标

  据透露,《广州市珠江管理规定》目前已进入修订阶段,在修订完成后将上报市政府,如果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预计将在年内颁布实施。这是广州市首次针对珠江及珠江两岸在建设、规划、广告牌管理、照明设施,以及珠江游的经营管理等出台政府规章。

  据了解,沿江一线具体是指珠江规划蓝线与相邻的第一条城市次干道之间,在这一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24米,鼓励建设低层建筑。沿江二线指沿江第一条城市次干道与相邻第二条城市次干道间,这一建设用地范围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42米。在沿江一线和二线范围内经过批准建设的高层或者超高层建筑物应当进行概念设计招标。

  记者了解到,目前沿江路和滨江路都是城市次干道,那么沿江一线的典型区域是滨江东路以北临江的建筑和沿江路以南如目前大沙头等区域。而沿江二线就包括了滨江路以南和沿江路以北等目前通称为二线江景的区域。而以目前的房子层高在3~4米之间计算的话,沿江一线的楼最高不超过8层,二线也仅有14层左右。

  除了对建筑的高度有规定外,还将对沿江一线建筑物朝江面的长度进行规定,以免对江景造成阻挡,但目前还没有明确。

  现状:近30幢高楼组成“一堵墙”

  滨江东从海印桥至广州大桥之间不到10公里,而这一执广州江景豪宅牛耳的区域的发展也不过短短十年。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区域一直被建筑学家和城市景观学的研究者们所“诟病”。

  在上世纪90年代中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珠江边不能盖如此高楼,这将影响珠江景观。10年后,海珠半岛已经盖到了三期,共有9栋32~42层的高层。业内人士透露,第4期已经在筹建之中,还将建4幢超高层。

  从海珠半岛开始数,一路到42~43层的金海湾、33层至43层的中信君庭、海琴湾、珠江广场、丽景湾、汇美景台、中海锦苑,这10公里的江岸上有近30幢100米至130米高的商住楼。除了中大北门广场和目前仍只有三层高的广东国渔冷冻海产有限公司,沿江已经没有一块空旷场地。这些高楼相当密集,如金海湾和在建的滨江明珠苑间不超过20米,整个片区几乎连成一堵墙。

  除了滨江东外,目前滨江中路的超高层建筑也在不断涌现,据记者了解,富基广场在滨江路上还规划有一幢56层高的楼,这幢建筑如果建成将超过150米。

  尽管目前城区珠江两岸已经是高层建筑林立,但是同样应该看到的是,在两岸林立的高层建筑之间,还有不少靠近珠江的路段目前仍然是一些比较矮小的居民楼。如果没有这一政策的出台,这些居民楼也保不定有一天会被高层建筑取而代之。因此,对于城区珠江今后景色的保障,这一政策无疑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提案:建议广州立法限制市区高楼

  黄日志是广州市第42中学的宣传干部,同时也是广州市民主促进会的一名普通成员。正是他,才促成了广州市民主促进会在今年3月召开的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建议广州立法限制市区高层建筑”的提案。

  谈起提出这一提案的最初想法,黄日志说:“我家就住在滨江路附近,而所在的广州市42中学也距离滨江路不远。经常在滨江路上来往,总有这样的感觉:看江的一边很舒畅,而另一边则令人感到压抑。”

  “事实上,这种感觉还不是促成我想写这个提案的动力。”黄日志说,“去年过春节,我和一位从澳大利亚来的朋友沿着滨江路散步。这位朋友对广州拥有珠江这样美丽的地方感到很兴奋。但是,走着走着,这位朋友又开始惋惜———他觉得两边太多的建筑,对珠江的整个景观破坏太大了。”

  这一次散步,对黄日志的冲击非常大。就在此时,他的另一位朋友、一位非常热衷拍摄广州的摄影师也向他抱怨:“一直想把珠江美景全景式地记录下来,但找了很多角度,发现都被两岸的高楼破坏了。”

  过完年后不久,广州市政协正好要召开十届三次会议。“我自己正好是广州市民主促进会的成员,所以,我便趁此机会将这一问题反映给了广州市民主促进会。”黄日志说。

  专家:商住楼很难成为标志性建筑

  “珠江两岸应保持自然景观”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邓其生

  我认为,城区内的珠江两岸应该以自然景观为主,但并不是说不能盖高层建筑,一定要适当。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区内珠江两岸的自然景观已经很难见到了。

  因为有了成排的高层建筑,这段珠江成了一道两边都是“高墙”的走廊。这就使得来自珠江上的自然风,吹不到更远的地方,因珠江而起的自然气候,也逐渐消失了。

  城区珠江两岸,不是没有建筑就是好的,也不是只有低层建筑才是好的。我的看法是,整个珠江沿线应该统筹来考虑,有些地段的确适宜盖高层建筑,但相当多的地段是不适宜盖高层建筑的。这些不适宜盖高层建筑的地段,就应该考虑自然和环保,使市民能够享受到“母亲河”带来的愉悦。

  珠江两岸建高层要有法律保障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刘管平

  广州市城区内的珠江,是非常难得的美丽自然景观。它不是很远很大,也不是很小很绕。这对很多城市中类似的景观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

  但是,现在城区珠江两岸有一段的确是高层建筑太多且太暴露了。尤其是那些商住楼,对珠江景色的破坏很大———尽管现在有不少开发商自称所开发的商住楼是珠江两岸的标志性建筑,但实际上商住楼是很难成为城市当中的标志性建筑的。

  不是说城区珠江两岸不能建任何的高层建筑。但这需要有个整体规划并有法律上的保障,否则实施起来容易走样。

  发展商:关心限高是否有个过渡期

  昨日,光大花园副总经理陈洪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滨江东一带由于发展最早并且迅速,珠江两岸高楼密集,而且每一个发展商都有自己的开发理念以及规划标准,又没有预留足够的公共绿地,造成滨江东楼宇的高密度,且优劣参差不齐,既阻挡了视线,又影响了城市的景观。

  他介绍说,由于开发商对江景这个稀缺资源期望值较高,而且从开发商的角度讲盖得越高面积越大,利润自然也是越大。

  现在政府出台这个限高的规定,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出发,他是很理解的,而且城市景观对于房地产本身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但他们也很关心细则和是否会有一个过渡期的问题,比如现在已经拿了地但在规定出台前又没有开发的地产商,他拿地时支付了高额的地价,现在限高后,房地产商的压力就很大。

  陈洪志认为,目前广州市政府已经越来越注重城市景观,比如在新滨江板块已经要求开发商在开发楼盘时与环岛路的景观相协调,这些都是进步的标志。

  新闻链接

  广州百米高楼

  已超过360栋

  据广州市第42中学宣传干部黄日志的调查,以18层以上的高楼计,广州可以位居世界前几名,现约有7000多栋高层建筑,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360多栋。另外,广州高楼密集程度也排在全球前列,有的高楼间距甚至不到10米,令周边低矮的房屋成年难以采光,甚至通风不畅,在城市形成了一个个“深井”。

  据介绍,除了标志性的高楼外,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现在基本上不建高楼了。目前国内的上海、南京等地也都相继立法,限制市区的高层建筑,其做法值得借鉴。

  另外,国家对于高层建筑分布密度是有规定的,一般来说为高度的0.7~2倍之间,也就是楼高100米的建筑间至少要有70米的间距,由城市规划局进行管理。(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