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中国劳工,尸骨无存(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0:43 新文化报 | ||||||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最后硝烟的散尽,横越中国“伪满洲”的国境要塞群,非但没有被揭示,反而销声匿迹长达半个多世纪,被历史尘封、被岁月抛弃、被世人遗忘。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至今仍未将当年侵华战争时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东方马其诺防线”档案公布于世,而一个中国普通公民凭其毕生余力,剖析战争史实,揭露了日本至今不肯直面的战争罪行。 50岁的周艾民对自己的定义是:从事中日近现代史研究的民间学者。也有人称他为“要塞专家”。 20年来,周艾民以民间学者的身份,走遍了中俄(苏)国境线上14处要塞所在地的每一座山头和沟谷,寻访了近100名“劳工”、“慰安妇”及知情者,搜集整理了1000多万字的史料,翻译了300多万字的日文、俄文资料,绘制了上百张要塞及要塞阵地示意图,出版了100多万字的作品。 不需要向导的“老鬼子” 周艾民第一次接触日本老兵是在1980年夏天。当时,他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工作,奉命接待一个日本代表团。这个代表团有11人,称为“观月会考察团”。这些日本人都曾是在绥芬河服役过的“鬼子兵”,他们是以旅游的名义回来看看。 “我发现这些七八十岁的‘老鬼子’们实际上并不需要向导,他们像熟悉自己的故乡一样熟悉绥芬河北部山区,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若干种地图,地图上还有标高。” 一天,陪同“观月会”这11人走到绥芬河长崎山的时候,一个日本老兵辨认了一下方向,很快找到一个洞口,毫不迟疑地走了进去。 “当时还没有‘要塞’这个词,我们这些陪同人员糊里糊涂地跟着日本人走了进去。当手电灯光照亮地下水泥房间的时候,我震惊了!只见遍地尸骨,有一具尸骨头颅上还戴着一个没有完全腐烂掉的防毒面具。” 从观月台要塞走出来后,日本老兵们说还想要找座桥,桥上刻有“观月桥”这三个字。 “他们拿出地图,说有两条路可以到达这座桥。这时候,已经完全是日本人在指路了。” 令周艾民更惊异的是,一位日本老兵还当场向周艾民出示了一幅当年日本关东军驻守武胜山的军事地图,地图上各种地上、地下军事设施的情况标得清清楚楚。 第一天的陪同结束之后,周艾民感到深深的耻辱。 “我在绥芬河生活了30年,对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所知竟不如这些半个世纪后来到中国的日本人!尤其是我,做过十多年的绥芬河史志研究对此竟也一无所知!”东宁要塞白骨累累顽固的日本老头说了真话 虎头二战胜利纪念活动结束之后,发生了一件让周艾民震惊的事情。 他认识的一个“鬼子兵”叫金井昭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日本右翼分子。5月2日在虎头那一天,金井昭志告诉周艾民,虎头要塞的“终结碑”下埋有中国劳工的尸骨。 金井昭志出生在中国黑龙江省东宁县的万路沟,他的父亲是当年那里服役的日本宪兵,金井昭志也在东宁服过役。 “我没想到这个顽固的日本老头,在来到中国68次之后终于说出了真话,他的行为说明,他的良知在觉醒。”周艾民说。 金井昭志还告诉周艾民:中国东宁的马达山要塞地下也埋有中国劳工的尸骨,你们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他还动手画了一张东宁老城子沟军火库的草图送给周艾民。 “也有一些右翼分子其实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才翻然悔悟的。”周艾民说。 但是,日本年轻一代,却对这段历史越来越陌生。 周艾民去年在东宁遇到一个25岁的日本女大学生,她随着一个考察团来到东宁,参观了勋山要塞之后,面对中国劳工的尸骨,她竟然大声赞美她的先辈是如何伟大,设计了这样壮观庞大的地下军事工程。这位女大学生当即被在场的中国人痛斥,更被年长的日本人严厉批评。 远甚于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 2004年8月,周艾民踏察要塞19年的著述《“东方马其诺防线”大揭秘——侵华日军伪满洲国境要塞群实录》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走遍东北边陲的14个要塞群中的每一个地下要塞,周艾民没有发现布局一样、结构相同的设计。 这14座地下死亡工程,“只见劳工进,不见劳工出”,这是周艾民在采访中,要塞外围劳工和知情人以及日本老兵们当年亲眼目睹的事实。 在踏查要塞的过程中,周艾民发现当年日本关东军实际上已经使整个“满洲要塞化”,而修筑这些庞大的秘密军事工程的百万劳工却尸骨无存。 据日本老兵指认以及幸存要塞劳工回忆,修筑军事工程的劳工,在工程结束后,便全部被杀掉;也有被“特殊输送”到731细菌部队进行人体试验致死。 曾在虎头要塞服役的日本老兵冈崎哲夫在其《日苏虎头决战秘录》(中译本)一书中回忆道:“1940年虎头要塞工程完成,将抓来的中国军队俘虏召集一起在山谷摆酒宴,正在吃喝之际,山顶上的机枪一齐向这些人射击,4000余人全部被杀死。” “这些要塞群下掩藏的战争罪恶,远甚于南京大屠杀和731细菌部队给中国人留下的惨痛记忆。”周艾民说:“如果把日军秘密屠杀的要塞劳工人数累计起来,最保守的数字也有120万人。”据《瞭望东方周刊》日军遗留在东宁要塞的大量武器弹药 “东方马其诺防线” 1931年“9·18事变”后,我国东北沦落到日寇手中。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里,侵华日军强征役使中国百万劳工,在我国东北国境地带,修筑了东起吉林珲春,西至内蒙古海拉尔,长达1700公里的14处要塞群,被日本关东军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这条“防线”于1945年被苏联红军一举击破。 文物背后 烟云散尽,历史袒露出了它原本的真容。作为历史的见证,文物是历史不死的生命。那些文物遗存大多风化严重,但凝结在上面的信息却依然鲜活生动。 爱国华侨捐献的收报机 这台仅有15瓦的收报机,是当年南洋爱国华侨费尽周折从香港秘密运回内地并赠送给抗日武装琼崖纵队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侨居海外的1000多万华侨尽最大努力从财力、物力、人力、舆论上支援祖国抗战。1937年至1942年,国民政府先后发行了6次救国公债共30亿元,华侨购买了11亿元,华侨以赡家费名义寄回国内的款项,是抗战期间重庆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广大侨胞还向国内捐献了大批军需物资。重庆政府曾宣布:在抗战的头三年,华侨就捐献飞机217架……这台15瓦的发报机只是那些物资中的沧海一粟。 为征服东北这块富饶的土地,日军在进行军事占领的同时,还进行着更为阴险、恶毒的侵略——移民侵略。这张《满洲农业移民入殖图》就是侵略者殖民中国罪行的铁证。 日本计划从1937年起用20年时间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如此一来,东北将被“日本化”,被日本永远霸占。从1932年10月至1936年7月,日本共向中国东北进行了五次集团性的武装移民,投降时实际移民人口近32万人,侵夺中国土地达150多万公顷。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里的这张东北移民图,记录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新华社发 新新闻30分钟再现东北抗战14年历史 《东北抗日烽火》9月3日播出本报讯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东北沦陷史总编室、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电视台共同摄制的电视专题片《东北抗日烽火》,将于9月3日17时55分在吉林卫视首播。 《东北抗日烽火》通过“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的方式,将14年东北抗战浓缩于30分钟之内,是一部弘扬伟大抗日精神的优秀教材。该片采用了生动的视像效果,全景式地再现了东北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和惨烈悲壮的场面,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据悉,片中收录的部分影像资料是第一次公之于世,电影《林海雪原》中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润身担当片中的主持人。(新闻编辑:曲兆佳)(来源:新文化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