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40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0:43 新文化报
  编者按

  今天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

  40年沧桑巨变,40年艰辛探索,40年不懈努力。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世界屋脊从最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一步跨入崭新的社会主义时代,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释放,百万翻身农奴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中,西藏这颗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正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编发了这组报道,并深情地向勤劳勇敢的西藏同胞道一声:“生日快乐!”西藏40年 生活篇《翻身农奴把歌唱》

  一曲高歌四十年

  当年,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道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如今,这首为人们所熟知的歌曲依然在高原大地唱响,同样表达着逐渐富裕起来的西藏各族人民的心声。当年骑马三天看藏戏如今坐在二层小楼看DVD

  在藏北高原,申扎县老牧民达瓦次仁说,过去到那曲镇看藏戏,骑马至少三天,现在开车拉着亲戚朋友,大半天就到了。西藏农牧民现在每百户已拥有汽车、拖拉机15辆,马车12辆。

  农牧民的住房条件变化更大。走进林芝地区八一镇公众村村民加巴家中,200多平方米的2层小楼雕梁画栋,客厅内除了彩电、冰箱、DVD播放机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家具摆放有序。加巴说,他家是5年前盖起新房的,原来一直住土木平房,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当年只能吃萝卜、白菜和土豆如今生猛海鲜越来越多地上餐桌

  西藏城镇居民饭桌上的蔬菜曾经长期是萝卜、白菜和土豆3种“大路菜”,细菜主要从外地运来,价格很贵。直到1981年时,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每25天才能吃到1公斤蔬菜。农牧民则几乎一年到头吃糌粑、牛羊肉和酥油茶,饮食结构不够合理。

  如今,农牧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菜篮子”越来越丰富。2004年,西藏蔬菜种植面积接近24万亩,人均占有蔬菜134公斤。不仅仅是品种日渐丰富的蔬菜,鸡鸭鱼肉、从沿海空运来的生猛海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牧民的餐桌上。当年当牛做马生病无人管如今免费医疗费人均80元

  今年5月26日,听到中央把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从40元提高到80元的消息时,那曲县德吉办事处72岁的牧民才仁多吉激动地说:“旧西藏,我们为农奴主当牛做马,却不如牛马,生病无人管。现在,国家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

  自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这是中央第三次增加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了,从人均15元一直提高到80元。仅此一项,中央财政共拨付专款3.45亿元,西藏所有农牧民都享受到了这一优惠。据《人民日报》
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40年(组图)
祈福 朝拜者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向布达拉宫朝拜

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40年(组图)
高兴 藏族老阿妈站在藏式新房前

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40年(组图)
迷人 这是游客在西藏观光旅游西藏40年

  建设篇50年前通公路 明年铁路进拉萨

  “置身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如果你了解过去的拉萨,你就会感到这座城市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里也能看到先进的计算机中心,甚至还有卫星通讯站——中国的经济奇迹已经抵达西藏。”“很显然,西藏已经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稳定期。”“西藏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见证者之一。”这段话引自2005年7月18日墨西哥全国影响最大的报纸《至上报》。记者西蒙·莱维—达巴的这篇藏区见闻的标题是:西藏的变化翻天覆地。基础产业蓬勃兴起

  从人背畜驮到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从造不出火柴螺丝钉到形成地方特色现代工业体系

  1954年,修通青藏、川藏两条公路,结束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如今,西藏已建成以拉萨为中心、“三纵两横、六个通道”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目前,西藏已开辟国内国际航线13条,每周有60多个航班,旺季时达到80多班。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青藏铁路,今年内将实现铺轨架梁全线贯通,明年7月1日试运行。

  1950年,西藏连一根火柴、一枚螺丝钉都不能制造。如今,西藏已经建立起富有西藏地方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城镇建设渐成规模

  从一条土街的聚居区到车水马龙的“不夜城”,从几千人的村落到中等城市雏形

  布达拉宫高耸云天,罗布林卡秀美典雅,马路街道车水马龙,飞檐翘梁霓虹闪烁……置身于拉萨街头,你在为眼前的繁华景象击节惊叹时,50年前的拉萨,没有起码的城镇设施,没有一寸黑色路面,惟一的一条八廓街不过1公里长,还是信徒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围绕大昭寺转经踏出来的。

  40年前,藏北重镇那曲不过是个几千人的村落,如今,一座中型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

  农牧区面貌日新月异

  从藏文化的发祥地到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从逐草而栖的游牧帐篷到星罗棋布的小城镇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一江两河”的中部流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如今,这里已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千百年来,牧民逐草而栖,解放后在政府帮助下才逐渐定居下来。如今,记者在类乌齐县达果村看到,道路两侧矗立着整齐划一的崭新农居。(徐锦庚郑少忠何勇)

  西藏40年 人权篇当年农奴常被剜目、割舌如今充分行使公民权利

  众所周知,在旧西藏不存在“公民”这一概念,占总人口95%以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只是不足总人口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的“属民”。而且,人分“三等九级”,上上等人的命价是等身黄金,下下等人的命价相当于一根草绳。奴隶们不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自己本身还是领主的私有财产,主人可以随意买卖、转让这些“会说话的工具”,甚至使用断手、剁足、剜目、割舌、抽筋等酷刑摧残他们。人们连起码的生存权都无法保障,民主权利更无从谈起。

  “1951年和平解放,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1959年,西藏军民平息旧势力的反动叛乱,实行民主改革,铲除了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人民从此享有了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激动地说。

  “拨开乌云见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民主改革后,农牧民的主体政治地位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势固定下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主任王德文介绍,西藏的选举制度自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逐步得到完善,截至今年6月,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37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与决定,充分代表广大群众行使了民主政治权力。据新华社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

  西藏40年 知识篇徽标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活动徽标采用以藏族“八吉祥图”莲花纹饰、圣洁的“哈达”、“雪山”为主要元素,突出西藏自治区的民族、地域特征,蕴涵节庆、祥和、繁荣之意,徽标图案中将莲花变形为手的造型,仿佛是一双双相交庆贺的手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托起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西藏各族人民热爱祖国。而太阳上方的藏文则象征西藏各人民紧紧围绕在祖国周围。

  徽标整体色调采用红、黄、蓝三色,表现“庄重、喜庆、热烈”,代表自治区成立40年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太阳与莲花组合在一起看起来又像是两个绿叶衬托的红花,花在西藏又寓意着圣洁,这样就把西藏的文化、地域特色表现得非常充分。底图采用高原碧蓝的天空环绕光芒四射的太阳,象征自治区在祖国大家庭中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美好前景。

  西藏概览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1991年为221.8万人,密度1.73人/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数的1/60。西藏是全国藏族居民最集中的地区,1990年藏族人口为209.6万,占人口总数的95%以上,其余是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怒族、纳西族等民族。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除一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外,1/2居住在西藏。藏传佛教影响最大。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显密俱备,尤重密宗。它是公元4世纪以来形成的带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西藏佛教,在藏流传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宗教活动成为大多数居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40年(组图)
新貌 这是市民太阳镜中拉萨市主干道

  (新闻编辑:曲兆佳)(来源:新文化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