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齐河看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4:35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驻济南记者柴安东):齐河济南虽仅一水之隔,土地调色板上的基调却是大有不同,齐河是绿色的。用当地一位林农的话说,这叫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确,一天多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满眼的都是绿色。速生杨林挺拔翠绿,正在齐河的黄土地上蔓延。

  同行的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何荣德说,绿色和生态这些词儿,现在用得有点儿滥。对这一点,我十分赞同。与其看那些铺天盖地的有关绿色、生态的文字报道,莫如到

齐河去看林来得更实在一些。

  在齐河,任你开车横冲直撞,总出不去绿色的杨树林:大大小小的道路两侧是整齐划一的树;无论城镇还是乡村的街头巷尾,见缝插针的还是树;更让人惊叹的是,齐河农村田间地头都是树——这里的人均耕地大大超出山东全省的平均水平,但当地老百姓就是认准了种树这个理儿,他们种粮食,但是他们主要就是种树。

  齐河的县委书记李风臣告诉记者,他们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种了85万亩速生林。这相当于齐河50万农民一人种树1亩7分地。齐河的老百姓对树有感情,他们正在进行一场造林的人民战争。

  沿途采访十分紧张,一天看了十多个点儿。很多林场点儿的负责人寒暄几句之后,最先说的就是这里曾经祖辈父辈遭受黄沙之害。齐河北临黄河,现在的齐河县境内就是黄河故道。客乡黄沙沉积淤积于此,除了给当地一片黄色的平原之外,剩下的就是风起尘扬之灾了。当地乡土文人和农民中的能人早就编好了民谣和顺口溜:睡前盖棉被,醒来枕沙睡,关上门、堵上窗,吃饭照喝牙碜汤。但仔细揣摩,这些叙述局部沙尘天气的民间言语不乏乐观的心态,甚至可以想象,当时的老百姓是略带苦涩地笑着说出这些话的。

  祖辈父辈的人都在心底里想跟黄沙斗它一斗,所以在2003年当地党委政府开始呼吁大规模种树的时候,老百姓基本不需要太大的动员。齐河造林人民战争能够发动起来,这就是最大的现实基础。

  俗话说十年树木,即使是速生林也需要大约5年的时间才能成才。种树了,老百姓吃饭怎么办?这是记者一直想问的一个问题。当地政府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搞林间经济。具体怎么搞,怎么做才能让老百姓认可?当地老百姓自己摸索出了答案。

  今年57岁的齐河表白寺镇潘庄老农潘连峰就是一位有答案的人。他在2003年夏季回家路上经过一片林荫,眼前一亮就萌生了在林下养殖食用菌的想法。半年的艰辛试验终获成功后,他就热心地在全镇推广这项技术,当年秋季表白寺全镇树林子里一下冒出十万平方米食用菌。平均一亩收入三四千元,老百姓形象地说这个做法是林地里边种白银。

  就记者所见,齐河林子里至少有这么三层:上边是茂密的树头枝叶,一两年树龄的林子中间是些棉花玉米或是些喜欢荫凉的中草药植物,最下层的地面上是成群的鸡鸭或者一码整齐的食用菌。

  潘连峰告诉记者,这林子里有一个圈儿:种树为养殖鸡鸭和中草药、食用菌提供了天然的林荫地;养鸡养鸭减少了树林的病虫害,鸡鸭的粪便还可以作为辅料养殖食用菌;食用菌消除了养殖鸡鸭的污染,食用菌养殖废料又可直接肥田养林。看来潘老农所说的这个圈儿,就是现在时髦的循环经济了,而这个良性循环一圈儿下来,恰成就了齐河的生态林业经济。

  齐河掀起造林人民战争,得到的是一道百万亩的绿色屏障,生态效益日渐显著,成为战胜沙灾的法宝。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这百万亩速生林还是他们的绿色银行。齐河的副书记赵常祥进一步做了解释,他说齐河农民百姓有两张绿色存折,一张是种树五年成材的定期存折,一亩林地一年木材增长三到四方(立方米),相当于每亩每年给这个定期存折存入三千元以上;另一张是发展林间的种养殖项目的活期存折:养殖食用菌一个月可以收获上市,养鸭子45天出栏,养鸡用三个月,一年下来经济效益可观。两张绿色存折,充分地照顾好了齐河农民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成为齐河百姓发展农业的定心丸。

  先前提到的老农潘连峰告诉记者,他种树加养殖,一年收入一万多元没问题。而齐河县委书记李风臣对记者说,后生可畏,老潘已经不是全县收入最高的林农了。(来源:国际在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