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 联合国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5:15 新华网

  新华网联合国9月1日电(记者杨志望)上世纪40年代初,美、苏、英、中等反法西斯盟国为避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筹划并创建了联合国。二战结束后的60年来,联合国从冷战时期的被边缘化状态,逐渐走到当今国际关系的中心地带,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共同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今后仍将是人类应对共同安全挑战的重要国际组织。

  《联合国宪章》意义重大

  “从二战结束至今,尽管局部冲突不断,但整个国际形势总体上维持了和平,世界性的大战没有爆发。这充分说明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促进各国合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联合国对世界和平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主席、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克拉姆认为,《联合国宪章》是一部世界宪法,它的原则和宗旨为主权国家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国际法框架,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政治基础。宪章中的“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等精神,如今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此外,联合国主导制定了大量的国际条约,安理会通过了许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这些条约、决议和宪章一起构成了当代国际法体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法制化。

  多种机制促进世界和平

  《联合国宪章》将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赋予安理会。安理会对危及国际和平的争端进行调查,以推动其和平解决。在必要时,安理会还有权决定采取强制措施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冷战期间,由于美苏对抗,滥用否决权,安理会一度陷于瘫痪状态。冷战后,安理会恢复生机,大量与国际和平与安全有关的问题被纷纷提到了安理会,安理会的权威和作用空前提高。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热点问题都列在安理会议程上,安理会每月都要就中东、伊拉克、刚果(金)等问题举行例会,并不时应有关国家要求就危及国际和平的突发事件举行紧急会议。

  除安理会外,联合国秘书处也在促进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秘书长对冲突进行斡旋和调停的使命。在当今的热点地区,经常可见秘书长及其特使的身影。据安南秘书长最近公布的《联合国工作报告》,为防止和解决冲突,联合国共向伊拉克、苏丹、索马里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特使或特派团。

  联合国还在调解和解决地区冲突的实践中创立了维持和平行动,以遏制威胁和平的局部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死灰复燃,从而为冲突的政治解决争取时间,创造条件。1948年以来,安理会已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目前,联合国在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维和行动共有17项,部署的维和人员达到了创纪录的8万多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1988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联合国还是多边外交的中心,在危机发生前可以为通过谈判缓解紧张局势提供有关各方都能接受的场所。

  美国联合国协会执行干事迪马乔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历史证明,在预防冲突、促进冲突和平解决、维持和平以及在冲突后地区建设方面,没有一个成员国或区域组织能比联合国做得更好。

  近年来,为努力实现世界永久和平,联合国已开始更多地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安全问题,更加注重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国际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世界上许多冲突源于贫穷,联合国对发展的重视,有利于消除产生冲突的根源。

  克服局限任重道远

  联合国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联合国是一个由191个成员国组成的政府间组织,这一性质决定了联合国只能是一个协调中心,而不是一个权力机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能发挥多大作用,最终取决于成员国,尤其是安理会内的大国。以安理会为中心的集体安全机制建立在大国一致的基础上,如果大国无法取得一致,集体安全机制就有可能遭受挫折。比如,2003年美国绕开联合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此外,联合国没有常备军队,维和部队和资金依靠成员国,联合国维和能力有限。

  尽管存在诸多不足,联合国仍是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支柱。迪马乔说,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安全挑战多元化的今天,绝对有必要维护并加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集体安全机制。事实已经证明,任何大国都不可能单独应对当今世界的某种安全威胁。唯有加强现有的集体安全机制,国际社会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恐怖主义、艾滋病等共同的安全挑战。她指出,目前正在酝酿的全面改革,必将从理念和机构两方面进一步加强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