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汽车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7:38 青年时讯

  据《北京晨报》报道,截至上周末,中国汽车业的四大龙头一汽轿车(000800)、上海汽车(600104)、长安汽车(000625)、福田汽车(600166)都已公布半年报,净利润分别下降59%、67%、63%、42%。其中,上汽净利润减少近10亿元,长安减少5亿元。汽车股票正在成为股市半年报的重灾区。对此,专家认为,虽然下半年才过两个月,但作为全年来说,今年的汽车股票回天乏力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受汽车市场整体价格走低、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公司管理费用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汽车业龙头之一的一汽业绩大幅度下滑,而另一龙头上汽同样出现业绩大幅度下滑的原因则是主要缘于上海大众产销量下滑和上海通用利润下降,这也使其集团内近四分之一为这两家进行零部件配套生产的企业受到影响。

  制造商成为“增产不增收”典型

  我国汽车业在经历了2003年令人兴奋的井喷之后,紧接着便一改往日的温存与和善的面孔,2004年急转直下,2005年的中国汽车业则是一脸疲惫。疲惫与痛苦的背后,缘由为何?是因为原材料、油价等的掣肘,还是因为价格战愈演愈烈的牵绊,谁之错?孰之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今年年初,汽车业就开始低迷的盈利走向。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汽车行业月度统计报告显示,1-2月份全国34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中,有10家利润下降,13家亏损,利润增长的仅11家。1-2月份全国累计生产轿车32.93万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5%。除此之外,受钢材价格上涨、汇率和整车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今年头两个月汽车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了61.5%,其中整车利润下降78.4%,亏损面达50%以上。

  年初的2月份在以往一直是购车旺季。1月后,全国销售业绩急剧下滑,轿车销售数量又比1月下降21.0%,下降到了自2003年“非典”以来的最低谷。年初的出师不利似乎就已经注定了2005将是汽车商为之大出血的一年。而现在的四大汽车龙头的半年报则不幸证明了这个可能的预测已经变成了现实。城门失火,自然殃及池鱼。汽车股票的持有者也成为了重灾区的首当其冲的受伤者。

  当中国90%%的汽车品牌都为合资企业生产之时,当引进车型在中国市场百花齐放、产销量持续增长之时,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却在下降,成为“增产不增收”的典型。这一“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不得不让人深思。安邦集团分析师郭杰华在接受《北京晨报》的采访中说,合资企业秘而不宣的利润转移是导致统计数据显示汽车业利润下降的因素之一。

  外资企业‘利润转移’一般发生在采购环节,他们坚持“原始供应原则”,就是合资企业故意从其母公司高价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即使国产的零部件和进口原料相比更便宜,性能更稳定,他们也会优先从本国公司购进原材料。甚至,有些外商还用比国内高出几十倍的采购价从国外买进同等的原材料,然后再把成品以低价出售给国外的公司,加大中外合资企业的成本,减少中外合资企业的利润。“原始供应原则”就是“利润转移”的前提。这些利润转移的方式有时候已经成了一些跨国公司的秘而不宣的一种战略。

  不过,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上海福特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高级经理姚雨这样认为,今年的利润下降是正常情况,而不是利润转移。以前供小于求,汽车市场的超常规发展出现了暴利,利润比较丰厚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市场进入成熟期,产能相对出现过剩,供求关系改变了,利润回归是很正常的现象,利润下降也是必然的趋势。同时,汽车行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汽车厂家的成本上升,这一涨一落就是当前汽车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十一”前是价格最敏感时期

  国家统计局工交司生产效益处副处长江源在接受《厂长经理日报》采访时指出:今年年初,汽车企业整车利润下滑达到70%%,上半年虽有所好转,但目前整车利润下滑仍在50%%以上,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损,这种情况下下半年出现与去年类似价格战的可能性不大。

  利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去年以来,钢材、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与此同时车价不断下滑。另外,由于部分汽车企业上半年业绩不是很好,清理库存、新车上市等压力都会影响汽车的价格,从而下半年降价压力增大。以前的那种“销量增利润降”的情形并非不可能再次出现。

  虽然目前只有上海大众一家将旗下10多款车型价格大幅度下调,其他厂家并没有宣布降价跟进,但是由于经销商大幅度让利,目前车市价格还是发生了下调。来自《北京晨报》的消息称,各汽车厂商在上海大众8月14日大幅调价之后,肯定都不会一直沉默,各厂家在适当的时机必会进行价格调整和促销行动,8月底9月初很可能会集中降价,而且随着“十一”黄金周的即将来临,各厂家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大好时机。“十一”之前将是各车商竞争最激烈也是价格最有可能下调的时期。

  对于如何把握这一有利时机,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对于目前的大幅度优惠,消费者不必急于购车,适度观望对于不急于购车的消费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高级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没有明显变化,各车型之间的竞争仍将存在,汽车价格有着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而随着经销商优惠幅度的增大,很可能其他汽车厂商跟进上海大众宣布降价。

  价格战是一柄双刃剑,或许会伤着单个的厂商和汽车行业,但是无论这场汽车价格怎么打,对消费者都是福音,最终的受益者肯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至于价格战争的结果是鹿死谁手,这得交给市场规律去选择了。家用电器,手机等当初也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而且现在走的也依然不错。

  链接

  国内十大汽车制造商最新排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十大汽车厂家前三名依然是一汽、上汽和东风汽车。浙江吉利集团首次入围,成为国内十大汽车厂家中惟一的民营企业。

  占国内汽车产销80%以上的这10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分别是第一汽车集团(产量49.20万辆、销量45.66万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产量41.87万辆、销量40.38万辆)、东风汽车公司(产量35.46万辆、销量36.02万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量33.85万辆、销量34.08万辆)、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产量28.63万辆、销量30.11万辆)、哈尔滨哈飞汽车有限公司(产量11.38万辆、销量11.63万辆)、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量11.20万辆、销量10.97万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产量8.36万辆、销量8.34万辆)、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产量7.86万辆、销量7.69万辆)和浙江吉利集团(产量6.38万辆、销量6.81万辆)。

  十大汽车企业中,除一汽和上汽产销量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外,其他8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上半年产销增长均超过20%的有奇瑞、东风、广汽和吉利4家企业。摘自《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