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动漫 日本的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7:38 青年时讯

  动漫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从6月启动的第二届金龙奖原创动画漫画艺术大赛,到7月的第七届北京动漫大会,还有8月的盛装·狂欢动漫节……“动漫”不是个陌生词,而由此衍生出的“动漫经济”也是文化经济中很有“钱景”的一项产业,但凡沾边的企业都不愿落后,纷纷参与这场能“抢钱”的产业中。

  从早期的《变形金钢》、《圣斗士》和《篮球飞人》到近期的《火影忍者》、《海贼

王》、《犬夜叉》和《死神》,其追捧者和忠实“粉丝”甚众,动漫本身和它的“增值产品”所带来收益也是甚多。而这些脍炙青少年之口的动漫又基本都是“MadeIn日本”,眼巴巴望着手边的银子让别人拿走,中国动漫怎样才能奋起直追呢?

  近日,在北京主办的一个大型动漫节上,一位来自上海的动漫店老板对记者说:“保守估计,日本动漫产品占我店里整个销售额的70%。”“我们店里基本上以销售日系动漫产品为主,国产的几乎没有,这也是迎合动漫迷的需求啊。”另一位主要通过网上销售的动漫店老板说。

  “我平时都看日本动漫,中国动漫跟日本的没法比。”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动漫迷告诉记者。他在动漫节上已经花了300元钱,全部买了日本动漫作品和模型。

  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另有调查表明:中国儿童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只有“孙悟空”一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动漫产业国,2002年动漫产业的市场总规模达2万亿日元,成为该国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画读物就占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画单行本问世。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而去年,中国的动漫产业总收入也不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

  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播出应当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60%,实际上,2004年,我国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求却在26.8万分钟,电视台动画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动漫后知后觉

  相对而言,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并不晚。1982年,中国的连环画出版达到8.6亿多册,但仅仅3年过后,连环画市场就崩盘了,大量的图书积压在仓库里,64开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留存下来的只有几本连环画杂志。

  当时的连环画作者,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靠杂志的稿费难以维持生计,无奈之下,纷纷转投他行。

  与此同时,1980年代下半期,国外动画加工业开始进入中国,其丰厚的薪酬,吸引了大批中国相关人才。据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人才流失殆尽。“那时动画加工就如同画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说。

  伴随着“十万马力,七大神力,无私无畏”的铁臂阿童木,被称为“新漫画”或“卡通画”的日本动漫出现在中国内地。“这给少年儿童一个前所未有的阅读视野,因为这种新漫画在国内是从未有过的。”《北京卡通》主编闫宝华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盗版日本动漫产品在中国市场大规模产生,客观上做大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在三五年间,中国的盗版商引进了日本三五十年的动漫精华作品。中国的少年儿童一下子就深陷进去了。”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漫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金城说。“这是形成现在青少年钟情于日本动漫的根源。”陈廖宇说。陈还分析道,这也是政府对儿童娱乐领域监管的失控。同样存在大量日本动漫作品的欧美国家,政府监管要比中国完善得多。

  而就在这段时间发生的“画王事件”一下子刺激了中国政府的神经:四川成都希望书店,1993年至1994年间通过盗版日本漫画获利3亿元人民币。后来东窗事发,被日方出版商告上法庭,最终被认定“侵犯著作权”,罚款1500万元人民币,其属下刊物《画书大王》被停。而政府在封存希望书店书库时,查处的盗版书籍数量之大,让当时的工作人员震惊。更让人震惊的,是同时查出来的一份庞大的邮购盗版动漫书的青少年名单。政府这才意识到日本动漫对中国的影响,“5155工程”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5155工程”是中宣部和当时的新闻出版署于1995年起实施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即力争在两三年内建立5个动画出版基地(分别由辽宁少儿、中国少儿、少年儿童、接力和四川少儿5个出版社牵头),重点出版15套大型系列儿童动画图书,创立5个儿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先锋》)。

  “这个时候,我们对新动漫的了解还很少,于是就找盗版书商聊天,了解什么类型的漫画书好卖,蹲点询问买书的少年儿童,了解他们为什么喜欢日本动漫。”闫宝华感慨于他们创刊之初的艰难。当时创作漫画的作者都很年轻,他们也都是从喜欢看日本动漫开始,然后试着拿起画笔创作,既缺乏专业美术训练,社会阅历、文化积累也薄弱,因此画出来的东西非常稚嫩。“我们开始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请知名的老画家、美术家执笔,请儿童文学作家写脚本,但画出来的东西就不是那种味道。”闫宝华说。毕竟,新漫画有别于传统的连环画,它是影视时代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它的特征是采用镜头语言,表现的画面具有连续、动态的特性,而老画家却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表现形式去创作新漫画。

  市场定位不恰当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动漫的受众就是儿童。这就致使目前中国动漫作品定位的低龄化,主流社会消费变成了低幼儿童的消费,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空间。“其实,动漫产品的核心消费群体是10-30岁的人群。”金城指出,“小孩也向往大人的世界,他们都有一种超前的探求欲望;而成人往往也具有孩子的某些消费特征,他们对动漫产品有潜在需求。”

  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迪生通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中秋说,实际上,中国的动漫制作与出版,是由计划经济完成的,动漫被赋予了儿童教育的任务,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高中生、成人漫画迷不愿看国产动画片的原因。就如同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名高中生对国产动画片发的一句牢骚———尿不湿的好坏和我有什么关系?”

  “政府对动漫产品的审查是非常严格的。当初我们创刊时,是不能刊载任何带有‘不健康’色彩的内容(比如接吻)的。”闫宝华说。这背后反映的是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中国的动漫题材相当严肃,而在日本,一个人满16岁就可以结婚,就有成人思维。

  闫宝华分析指出,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们,应该有感情宣泄的途径,我们也应该对他们的感情进行健康的引导,而不是从社会、文化方面去约束他们。一味约束的结果就是,他们选择盗版的日本动漫,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的需要。

  “日本动漫制作精美,惟美化的表现形式,跟中国动漫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策划部主任贡建英告诉记者。

  据《中国经济时报》 黄胜利/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