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潜意识的性别歧视更值得警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0:12 红网

  北大外国语学院“小语种”招生中为男女考生设置不同的分数线,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很多的议论,舆论大多把它看作一种性别歧视行为。鄢烈山先生9月1日在《南方都市报》发文却认为,这不是性别歧视。我觉得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鄢先生认为,制定和施行某项社会政策和标准时,向弱势群体有所倾斜,不仅不违背平等精神和公平、公正原则,恰恰是追求平等、公平、公正的必由之路。这一点我想大家

都不会有异议,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在鄢先生看来,男生在死记硬背教育模式中应付当下的所谓标准化考试是吃亏的,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录取时向他们适度倾斜是合理的,乃至必要的。我姑且同意男生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下吃亏的说法,但是却并不认为“录取时向他们适度倾斜是合理的,乃至必要的”。因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男女之间并不处于事实上的平等地位。就拿升学来说,正如鄢先生所讲,很多农村家庭在财力不堪负担的条件下,总是选择确保男孩升学而让其姐妹为之牺牲。在男生本来就有更多升学机会的前提下,即使考试模式偏向于女生,虽不是制度设计者有意为之,客观上却起到了一种矫正和补偿的作用,我认为是合乎社会正义的。升学是关系到人生前途的一件大事,在“起跑线”不一致的情况下,提高女生的升学机会,是有利于社会平等和不同性别的均衡发展的。

  就具体的专业而言,某些专业可能存在对性别的特殊要求,可以在招生时予以考虑,但是我看不出外语小语种专业存在这种特殊要求。鄢先生问,如果与那些“小语种”国家办外交的都是女人,她们是代表女儿国还是代表中国?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性别歧视。为什么办外交的都是男人就天经地义,办外交的都是女人就会存在代表谁的问题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职业对体力上的要求越来越低,工作中的性别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甚至体现不出来了。先入为主地认为少了女人可以,少了男人就不行,还是骨子里的性别歧视在起作用。在男女平等早已为社会接受的今天,这种潜意识的性别歧视更值得警惕。

  (稿源:红网)

  (作者:莫林浩)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