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张登机牌见证本报记者7年再现“驼峰航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6:4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长篇纪实文学《驼峰航线》广受好评,引起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关注

  由四川青年作家、本报记者刘小童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驼峰航线》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昨日上午,在飞往北京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前一个小时,刘小童在其住宅楼下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首次披露了他著书过程中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全景式再现悲壮历史

  《驼峰航线》翔实记录了中国飞行员、盟军印中联队老兵们在抗战时期,在日机追杀、拦截中,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穿行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冰峰雪岭间,用生命和鲜血打开中国最后的通道的悲壮历史。

  《驼峰航线》第一次告诉读者,“驼峰航线”由中国航空公司首先飞越,纠正了史学界和网上流传许久的“驼峰航线”是由陈纳德的“飞虎队”开辟的不准确结论。该书也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一部全景式、全方位、多角度、大场景地再现那段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

  少年初识“驼峰航线”

  “绵延千里的喜马拉雅山的冰川雪峰之间,一架老式螺旋桨飞机发出沉重的轰鸣挣扎在飘忽不定的升降气流中……”这是刘小童14岁时读到的一本科普杂志描写“驼峰航线”的内容。之后,刘小童就喜欢上了飞机,梦想着有那么一天,能自由地在蓝天中翱翔。“从那时起,一群非常英雄驾驶老式螺旋桨飞机穿行冰山雪峰时的惊险场面在我脑子里再也挥之不去了。”

  200多张登机牌记录足迹

  1998年,刘小童从东北来到成都,供职本报。他一边当记者跑新闻,一边赴全国各地搜集“驼峰航线”的历史资料。“任何一个人一旦深入‘驼峰航线’,他肯定无法自拔。”刘小童说,他最初计划在一年内完成这部书,但真正实施后才觉得内容极其庞杂,其中的人物和故事让他忘记一切、放弃一切地去追寻。200多张登机牌记录下他踏遍全中国的足迹,200多名受访者见证了他对历史的渴求和为此付出的艰辛。

  泪水无数次湿润双眼

  “我也不知道自己流过多少泪,但我不论在搜集资料中还是写作过程中,泪水无数次湿润我的双眼,甚至号啕大哭。”刘小童说起写作过程禁不住潸然泪下。

  1998年到1999年,为了采访一名曾飞越“驼峰航线”的老兵,他先后跟老人电话联系了整整一年,然而,当他最后致电老人确定采访时间时,接电话的却是老人的儿子。当对方语气沉重地告诉他老人已经去世时,刘小童在宾馆哭泣到天明。在很多次采访中,受访老人们的故事让刘小童多次借口上厕所擦拭眼泪。刘小童说:“我实在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和眼泪。”

  《驼峰航线》出版后即广受好评,新华社为此特发消息,全国多家媒体纷纷加以介绍,今日,刘小童受邀专程赴京,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明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在晚间黄金时间做直播采访。记者庞山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