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头变换大王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8:42 红网-三湘都市报
城头变换大王旗(图)
改造前的便河边。 罗斯旦 摄本报记者 文华

  便河边是芙蓉中路湖南日报社附近的一条小街巷,巷里的大排档餐馆,口味不赖。酷夏的夜晚,街边随意摆几张桌子,光着膀子大声吆喝着喝酒的人围桌而坐,天南地北地聊开来。

  这里曾是古长沙的一条护城河,河宽一度达数十米,据史料记载,此地“水草满地,垂柳依依”、“临窗亦可垂钓”,每到傍晚,人们摇着蒲扇,步出城门,赏月纳凉。后来,风吹雨打,战祸连连,城墙坍塌,护城河干了。

  飞逝的岁月中,护城河在长沙人的记忆中渐渐远去。

  直到公元2004年,在如火如荼的长沙市背街小巷改造中,一块块镌刻着历史云烟的石碑,一栋栋装饰得古香古色的民房,一个个或凄婉或悲壮的传说,才猛然牵出那尘封已久却始终萦绕在长沙人灵魂深处的护城河。

  “城池崇屹,甲于他县”

  长沙乃千年古城,自战国时始即有城池。西汉初,长沙国第一代王吴芮在楚城基础上再筑临湘故城,以后,长沙古城一直在汉代临湘故城的原址上不断建造和扩大,到宋元时,城墙的位置和形状格局已定,南起城南路,北至湘春路,东枕龙伏山,西临湘江,四渡九门,“城池崇屹,甲于他县”。

  明崇祯十年,在已形成格局的长沙城墙外开建护城河,护城河由城南西湖桥引湘江水,经南向碧湘门,东向浏阳门、小吴门,北向兴汉门、湘春门,绕南、东、北三方返注湘江。河宽6.3米,深13米,水势淼淼,缭绕城东。

  护城河又名便河,便河边是老长沙城池文化留下的特殊产物。

  那时,城门晨启夕闭,定时交通,入城商旅民夫,先是羁留于护城河边,久而久之定居下来,形成古长沙城池边的街巷——便河边。

  走进小巷,透过那一溜儿排开的大排档餐馆和午夜里猜拳喝酒此起彼伏的喧哗,当年小商小贩云集此地的热闹还依稀可见。

  4座城隍保城安民

  冷兵器时代,城池带来安全。城池保护神—城隍文化在长沙迅速发展,小小的长沙城内,竟有四座城隍庙:府城隍、善化县城隍、长沙县城隍和省城隍,这在我国绝无仅有。

  城隍是惩恶扬善、祛灾降福、督官慑民、兼司阴阳两界、应验因果报应、掌握生死祸福的地方最高神,在长沙老百姓心目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每逢初一、十五,信徒们都要入长沙城内的四座城隍庙进香。每年清明、七月半、十月,是祭祀城隍的节日,全城百姓更是抬着城隍,环便河边以及城内主要街道出巡,赐福保城安民,祈求平安。

  在官方,新官上任,也必先到城隍庙祭祀,焚香誓约,肃官爱民。直到“文夕大火”之前,长沙祭祀城隍的活动仍然非常活跃。

  十里便河刀光剑影

  几千年来,数度改朝易代,战事频发。战争劫难中护城河首当其冲。战火中,便河边的民居屡遭蹂躏,而居民却在饱受磨难中生生不息。

  据史载,自战国建城以来,“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故事,一次次重演,战争的阴霾从未离开过长沙,从落刀咀、捞刀河、射蟒台到赐闲湖,从七里营、飞虎寨到陕西坟、招军台,它们都因为战争而成

  为长沙城著名的古迹,而血洗长沙、血染湘江、醉里挑灯看剑,也因为战争成为长沙人世代相传的故事。

  十里便河边炮声隆隆,杀声震天,血光映日,尸积如山……最后,

  一把大火、四座城隍、十万子民、千年古城,灰飞烟灭……

  城墙毁了,便河填了,城隍

  不见了。长沙人渐渐习惯了没有

  城隍的日子,便河边的居民渐渐融入了城里人的生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