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铁史血证·潮籍将军:“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16:5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李韧之

  翁照垣将军《阵中日记》披露当年战况历史一幕———“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

  编者按

  翁照垣的名字,对今天大多数人而言会很陌生,他人生后期定居香港的23年也鲜为人知。但在大半个世纪前,他是一名享誉国内外的将领。而且,他跟蔡廷楷等名将一样,都是广东籍抗日名将。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汕头大学李韧之副教授根据在留学欧洲期间发现的翁将军手稿等珍贵历史资料等,写成本文,首次披露翁将军当年的抗战经历,缅怀这位著名抗日英雄和众多为国捐躯的将士。
铁史血证·潮籍将军:“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组图)
图:1932年十九路军的翁照垣旅长。

  在翁照垣将军近30万字的手稿中,“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他所用篇幅最长、记述最详细的,并配有五幅自绘的作战态势图,当年战况记述详尽,许多史料鲜为人知。

  开战顺民意下令打响第一枪

  1931年夏,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法国摩拉纳航空学校留学四年之后,39岁的翁照垣受陈铭枢介绍,来到赣南任156旅旅长。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1月4日,翁照垣旅奉命守卫上海闸北大场一带。

  1月21日,京沪卫戍召集十九路军团长以上军官开会,探讨日寇进犯时应该采取的对策和行动。一片沉寂中,翁照垣慷慨陈词:“我们是国家的军队,是民众的保护者,应以卫国为己任,以民意为依归。现在国家受辱,民众受欺,都希望遏阻侵略。如果日寇再有暴虐行动,我军应该奋起抗击。”会议以多数决议通过抗战案。

  此时,日军在山海关、天津、济南、青岛、汉口、福州和上海等地连续挑衅。国人的反日情绪也一天天地高涨,在工商和文化中心的上海几乎到了爆炸的程度。面对新形势,南京政府手忙脚乱,一面授意上海市长吴铁城柔性对付,一面由何应钦部长下令翁照垣的一五六旅调离上海,派宪兵第六团接替防务,并于1月28日下午4时之前交防,然后撤往真如。

  翁照垣接到命令时非常诧异。上海市民闻讯,数千人聚集在旅部门口请求翁旅长不要撤。翁照垣无论怎么解释,民众都不愿意离开,人也越聚越多,并提出“如果军队不抵抗,请将军械交给我们去抗敌。如果不肯把军械交给我们,则请先向我们开枪,把我们杀完后,你们再撤出去。”

  下午4时,撤退的时限已过,但聚集在外面的民众毫无去意。翁照垣了解日军的作风,他不能冲过去打鬼子,也不能让鬼子乘机打他。他决定答应民众不撤走,同时命令部队做好应变的准备。

  晚上11时30分,一阵清脆的枪声划破了黢黑的夜空,接着又听到密如连珠的机关枪声。桌上的电话铃骤然响起。翁照垣抓起话筒,只听得第六团张君嵩团长大声说:“报告旅长,日军开始向我们攻击了!他们由虬江路、广东路、宝山路、横浜路、天通庵路、青云路等处,用铁甲车作掩护,向我们冲过来了!”

  翁照垣咬牙切齿地说:“打!守住阵地,不要怕!教训小日本的时候到了!”他“啪”的一声放下电话,拨通第五团,命令丁荣光团长:“做好增援的准备!”

  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了第一枪!
铁史血证·潮籍将军:“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组图)
图:1932年淞沪抗战为出征的敢死队壮行的翁照垣。

铁史血证·潮籍将军:“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组图)
图:1932年翁照垣将军在吴淞前线。

铁史血证·潮籍将军:“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组图)
图:翁照垣手绘1月28、29两日156旅闸北战斗图。

铁史血证·潮籍将军:“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组图)
图:在欧洲发现的淞沪悍将翁照垣阵中日记和忆述手稿。

  激战浴血大战粉碎日寇狂言

  敌人的铁甲车来了,步兵接近了。霎时间,各种武器雨点般向敌人射去。

  第五团第一营第二连的下士班长潘德章抱一挺机关枪守在广东路口,击毙了很多敌人;同连的上等兵伍培、伍全兄弟二人,在宝山路的沙包后面架着步枪射击,不料日本兵突然冲到跟前,兄弟俩左冲右刺,刺死十多个敌人,最后不幸被敌人刺中,壮烈地牺牲了;第三连的中尉副连长谭绍平和上士班长张桂标,在宝山路和宝源路口,击毙敌人十余名后,不幸受伤,同伴劝他俩退下去,他们不但不退,反而冲到最前面,最后牺牲在敌炮火之下;第二营第五连连长钟国华和第三营第八连的少尉副连长,都在截击敌人的铁甲车时,英勇殉国……

  第一波惨烈的战斗历时半个多钟头结束。妄图在48小时内占领整个上海的日军在一开始就碰了个大钉子。

  日寇遭挫败后,以更大的兵力和更凶猛的气势发动第二次攻击。深夜1时40分,日军约1500人又在铁甲车的掩护下,由虬江路口、广东路和宝兴路口等处,向中之第六团第一营的阵地冲锋。双方展开激战。1月29日凌晨4时40分,日军的飞机投下了许多炸弹和燃烧弹。敌步兵在铁甲车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正面阵地扑来。我军浴血苦战。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第六团第三营第九连连长林玉为国捐躯。

  晚八时,翁照垣接到指示:日寇托美英法各国领事出面调停,要求停战……

  停战三日,果然不出翁照垣所料,敌我均未获得可以接受的条件。在这期间,日本的野村师团、舰队与炮队亦相继增援到了上海。出席和谈的日方代表马上改变面孔,对中方代表区寿年师长拍桌痛骂,对各国领事和记者狂言:“4日上午9时,占领吴淞。”

  2月3日下午1时和6时,翁照垣接到师部命令:将闸北防务移交120旅,率第五团开赴吴淞并死守之。

  2月4日凌晨3时,翁照垣下达命令,部队开始行动。拂晓,日寇的兵舰和炮兵开始向吴淞轰击。7时许,敌机24架大肆轰炸。上午11时许,敌舰13艘向我吴淞镇东北端阵地猛烈炮击;不久,又有敌机七八架前来侦察轰炸。翁照垣一面下令严防敌人登陆外,一面下令对敌舰猛烈还击。激战约两小时。敌军见我有备,才放弃登陆企图。

  日寇的“4日上午9时占领吴淞”狂言失败了。

  撤退舍命死守民众跪地请撤

  日寇在1月28日开战蒙受重大损失后,不甘罢休。集合了一万之众的增援部队。为激励士气,翁照垣发出《告全旅官兵书》。提出口号:反抗日本侵略!誓死为国家求独立!誓死为民族求生存!中华民国万岁!

  2月8日上午9时许,师部转来蒋光鼐总指挥新作战命令。2月12日天不亮,在曹家桥、纪家桥方面,我61师的警戒部队开始和敌人“久留米”师团接触,战斗逐渐激烈起来。2月13日、14日、15日,敌机、兵舰,轮番向吴淞轰击,试图登陆。遭到我军猛烈打击,只得撤走。此后几天敌机仍然四处侦察轰炸,敌舰向我军发炮。

  18日晚,蔡廷锴军长接到日军所谓“哀的美敦书”,要求我军“终止战斗行为”。这些既可憎又可笑的无理要求,我外交部给以严厉驳斥。

  2月20日上午7时,“哀的美敦书”期限到了,敌人倾海陆空军全部战力,向我龙华、闸北、江湾、吴淞开始总攻击。我守军奋勇抵抗,冲锋肉搏,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壮烈的战斗从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敌人在“哀的美敦书”之后的总攻击,终于失败了。

  日军恼羞成怒,再发4万增援部队和大批飞机炮舰驰援上海日军。2月21至23日,敌机多次在我吴淞阵地上空盘旋侦察,敌炮舰和张华浜方面的敌炮亦向我阵地开火,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从22日凌晨3时一直打到23日拂晓,战事之惨烈超过以往。我军虽然伤亡惨重,但阵地并未动摇。敌人猛攻顿挫后,士气已馁。

  2月25日至27日,战事继续。我浏河守军兵力单薄,在敌空军兵舰轰击下,牺牲惨重。28日9时许,浏河失守。敌军威胁中国守军左侧背。战场形势急变。下午4时许,翁照垣部接到张治中军长转来的蒋光鼐总指挥的命令:本军于今日晚上11时变换阵地,以便与敌作长期抵抗……一五六旅从吴淞撤退,经杨行罗店嘉定道,在嘉定集结……

  翁照垣认为,按目前形势,要经过敌两条防线撤退,后果不堪想象的。与其撤退时牺牲,不如死守,即使全部牺牲,也比在撤退时被歼灭光荣。翁照垣打定主意要和敌人拼到底!

  3月1日中午,上海一位叫吴迈的民众代表来访翁照垣称:“我是律师,我是奉上海市民的公举,向翁旅长和一五六旅全体官兵致敬。你们在元月二十八、九两日的闸北之战和这一个月来保卫吴淞的战绩,艰苦卓绝,上海市民衷心地赞美和钦仰……我今天受全上海市民的付托,要求旅长阁下暂保实力,撤离吴淞,将来择地择机,与日寇再战!”

  翁照垣听完吴律师的话后很感动。但他死守决心已定。吴律师急得跪下请翁照垣保存战斗实力,声泪俱至。丘国珍参谋长扶起吴律师,向翁照垣建议:与其守着阵地等战,不如积极地求战。翁照垣采纳这一建议,决定撤离吴淞。吴律师转悲为欢。

  3月4日,翁照垣的一五六旅开驻苏州唯亭车站附近,6日全部抵达目的地。

  翁照垣在“一·二八”事变后成为人们熟识的大英雄,深得上海人民的爱戴。原燕京大学著名史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常燕生为歌颂翁照垣而作长诗《翁将军歌》留下了“将军奋身起南纪,志挽日月劻山邱”,“将军长啸指须发,剑气喷薄如龙浮”,“袒怀白刃向前去,以血还血头还头”、“兼旬环击不得下,伏尸百步惊沙鸥”等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对翁将军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翁照垣简历

铁史血证·潮籍将军:“一·二八”抗战第一枪这样打响(组图)
图:1972年翁照垣在香港的遗像。

  1892年,翁照垣出生于广东潮汕地区惠来县葵潭圩一户贫苦石匠家。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1926年,升至中将指挥官。

  1929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获得术科第一名;1930年又毕业于法国摩拉纳航空学校。1931年回国后,翁照垣先后任中央警卫军旅长和第十九路军旅长。1933年北上抗日、先后任东北军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军长。1935年任桂军纵队司令。“七·七”事变后先后任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及第七战区东江游击司令。抗战胜利后他返回汕头,从事农牧工商业。解放前夕移居香港。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