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动了重庆名校的商标(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06:04 重庆晚报
谁动了重庆名校的商标(组图)
谁动了重庆名校的商标(组图)
  教育是人生头等大事,能够在名校就读可谓是每个人都孜孜以求的梦想。随着教育产业化步伐加快,社会办学逐渐普及,作为学校无形资产的教育品牌的建设与保护显得空前重要。而申请商标注册,即是实现这种保护的有效手段。但是,重庆教育行业进行商标申请保护的比率目前仅为6%。我们有理由追问:到2010年重庆按计划如期建成100所市级重点中学、3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之后,重庆名校品牌等无形资产是否会同步实现保值增值?两个“南开”之争

  9月1日,重庆所有中小学准时开学上课,宁静了一两个月的各个校园又恢复了勃勃生机。而对沙坪坝南开中学的不少师生来说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围绕“南开”商标的注册权之争,学校还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8月17日,南开中学校方已正式领到了‘重庆市南开中学校’的文字商标注册证,但同时申请的‘南开’图文商标却因为有异议暂时搁置下来,提出异议的是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重庆西南商标事务所陈晓葵副所长介绍说,现在当事双方表示愿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但这将意味着重庆南开有可能丧失对“南开”教育服务类商标的独家拥有权。

  今年5月,渝南开的“南开”商标经国家商标局初审并结束公告期后,天津南开随即正式提出商标异议申请。曾培养了两位共和国总理、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知名学府天津南开称对“南开”图文商标具有无可辩驳的在先权利,如果重庆南开注册成功,说不定将来会不让天津南开使用“南开”商标,而这又将是十分荒谬的。重庆南开中学校办朱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学校注册“南开”商标,本意是为了维权,却被误解。“重庆一些培训机构滥用南开、三中(重庆南开曾用名)的名义招生,广大学生及家长被严重误导,对学校声誉造成侵害。重庆南开创办于1936年,与天津南开一样同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创立。由于历史原因,‘南开’一直为共有校名。”

  在先使用就拥有当然的商标专有权吗?陈晓葵认为,按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只有申请注册或者转让方式才能获得具有所有权性质的商标专用权。校名与商标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虽然“南开中学堂”1904年创办于天津,但校名使用百年不等于商标使用百年并因此就该获得驰名商标。重庆南开申请注册“南开”图文商标合理合法。

  “本是同门生,相争何太急。”重庆南开中学宋校长日前向记者透露,他们与天津几所南开学校已经达成了共识和谅解,共同使用南开校名,共同维护名校权益,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暂时都不申请注册。“三中和南开这两个校名在重庆都很响亮,我们都不会放弃。”校名注册尴尬的背后

  宋校长一句“时机不成熟”,多少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重庆市教委基教处万处长谈到,作为公办学校,校名的确定和变更需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过去国内中学沿袭前苏联计划体制时期的做法,大多用数字为学校排序命名,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不知有多少个完全同名的学校,而对于以校名进行的商标注册来说,它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只要其中一个学校申请了商标注册,其它所有同名学校就不再享有相应权利,结果必然陷入一种尴尬和无奈的境地。

  记者从市教委得知,重庆目前有普通中学293所,中学职业学校280所,普通高校34所。其中市级重点中学65所,重点职业中学18所。在市教委直属的7个重点中学一中、三中(南开)、八中(树人)、育才中学、巴蜀中学、西师附中和外语学校里,目前只有重庆南开中学注册了全称文字商标。像重庆一中、七中、八中、育才、求精等著名校名就已被外地同名学校注册,如“七中”就被著名的“成都七中”注册,而全中国的“育才中学”不知有多少,“一中”更是几乎每个县都有一所。“只要没有在商标申请上抢到第一,就将永远与自己早已耳熟能详的校名商标权失之交臂。”

  重庆树人小学校长杨志清告诉记者,曾经有媒体误传树人小学不仅将“树人”在教育产业注册,还在房地产、百货、培训等10多个类别注册。“实际上我们想注册,但已经比别人晚了。重庆树人小学和树人中学都是由著名教育家杨若愚在1938年创办,但是不仅‘树人’没注到,连‘八中’也被抢注了。目前虽然还不至于危及到学校是否要改名,但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隐患’。”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近些年,重庆一些有一定历史渊源和积淀的中学开始改变以前用数字命名的名称,恢复老校名,如重庆清华、复旦、辅仁中学等。但更名之后,它们无一例外仍然面临难以注册的问题。其原因几乎与重庆南开与天津南开一样,因为拥有这些显赫名称的大中小学校,在全国同样有多所。

  但是,除了这些历史和客观原因之外,更深层的原因似乎还是观念的问题。耐人寻味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每一位相关人士提及这一话题都表现出痛心疾首的重视,但多数被别人注册了校名商标的学校又都表现出一种不约而同的漠然甚至麻木的态度,对于被什么地方的哪所学校先注册,其经办人员都是一问三不知,而对是否就此进行过认真的查询或求证,或者是否做过千方百计的努力看有无尽可能争取的希望和机会,更是无言以对。一些校长甚至怀疑记者是故意纠缠,目的是挖炒新闻。一位知情人士给记者解释,学校要查清楚此事是需要消耗人力和费用的,但他们不可能花费巨大精力去跟对方“计较”。而他们能够做到的应对办法就是:既然重庆的名校能被别人注册,那我们也可以“傍”其他名校。这似乎已成为教育圈内的一条潜规则。

  可这时候,被“傍”的注册学校又开始体会到了一种“很受伤”的感觉。对于教育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中学来说,重庆旅游学校鲍校长就对被“傍”深感无奈。“重庆旅游学校20年前由原重庆96中更名,是重庆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由澳大利亚政府援助2000万元建造,在海内外都有较高声誉。但两年前某区更名成立了一个‘重庆旅游管理学校’,虽然其在规模档次、师资水平上远不如我校,可由于校名相似且有‘管理’二字,满足了部分学生家长的心态,对我校的生源冲击很大。”鲍校长认为,当代教育已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命名要慎重审批。“注册商标程序复杂周期长,学校操作起来有难度,但如果是在同城,还应制订相关行政规章来体现对名校权益的维护。”

  市教委有关人士则告诉记者,现在政府只明确了“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的概念,并没有“名校”的提法。因为重庆还有大量薄弱学校和山区贫困学校存在,过分突出强化名校,容易促使学生和家长的盲目攀比追逐之风,影响基础义务教育的国策。陈晓葵分析,这次的“南开”之争就暴露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同时面临的尴尬:既要创名校树品牌,但在注册商标上却不得不低调行事。虽然多数学校“傍名牌”并非毫无道理,但学校推行“名校战略”还是应先做好全面的品牌规划,如果名校无商标注册保护,今后还会吃亏。未雨绸缪开发品牌

  据7月份重庆教育行业商标注册情况统计调查显示,目前教育行业进行商标申请保护的比率仅为6%。在已申请商标的学校里,74%是民办学校或各种培训中心,重点中、小学校及高校的商标意识则较淡薄。重庆英才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孙劲松,2003年曾率先以个人名义申请注册“三中”商标,当被三中意识到问题严重并提出异议后,孙才主动放弃。在孙劲松办学的网页上,至今还保留有“重庆三中英才教育培训学校”的原名。她对记者称,如果名校校名既没有注册也没有使用,就不存在被占用和冒用,自己的注册申请就是合理的,她只是怕麻烦才撤回,但这件事促使了三中(现南开中学)去注册校名商标。现在“英才教育培训”已申请注册了商标,并在全国开办了10余个连锁培训分部。她坦言,名校的校长们在抓硬件师资、升学率、生源后,现在该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时候了。

  重庆巴县中学是我市最先注册校名商标的学校,然而他们的“先知先觉”也是被逼出来的。巴县中学校长邹勤介绍,创办于1907年的巴县中学是重庆最早的市立学校,历史上曾与多所学校有办学渊源。1995年巴县撤县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为巴南区,一些学校就开始关注老巴县中学这块牌子。“我们顶住了一些压力,没有改巴县中学为巴南中学。因为巴县的历史文化沉淀太丰富了,巴县史比重庆史还悠久。在90年代末我们就注册了‘巴县中学’商标。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对的,现在重庆已形成了‘巴’字号的名校系列,如巴蜀、巴县、巴川、巴山等等。”

  按照重庆教育发展规划,到2010年重庆将建成市级重点中学10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30所。一位教育界人士指出,目前重庆重点中学只有南开和巴县两家注册商标,这对发展重庆的优质教育、提升重庆教育品牌存在很大隐忧。虽然重点学校现在的日子不错,但更应该未雨绸缪。比如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成立名校联合体或名校基金会,共同管理维护名校的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

  因未雨绸缪而备尝甜头的重庆巴蜀小学,在摘得知名的“巴蜀学校”商标后,在2001年又一气注册了“巴蜀小学”、“巴蜀学校”、“网上巴蜀”、“梦想网校”等多个教育类商标。其校长廖文胜认为,注册“巴蜀”商标后,对同为公办学校的巴蜀中学、巴蜀幼儿园,也形成了一个共同保护的小气候。他表示,对国外发展教育产业化的先进经验,中国的名校完全可以拿来,如合资办学、连锁办学、名校办民校、国有民办等,在重庆都有了积极的尝试。虽然在跨地域跨行业联合办学上还存在障碍,但不是体制问题和原则问题,只要能够可持续地开发保护名校的优质品牌资源,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记者联系:13102350717)

  采写/记者 钟斌 摄影/记者 周舸

  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