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纪念抗日战争演出展示我国合唱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06:42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琼报道:“专业不专业,业余不业余,我国合唱事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对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与厦门市政府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合唱展演历时4天的演出,评委会主席、歌唱家吴雁泽日前在厦门作出“出人意料”的评论。

  此次的全国合唱展演,主题鲜明,规模大,参与面广,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全国各

地60支代表团、3500名合唱团员,一次次地唱响《松花江上》、《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说,作为历年来我国合唱事业发展水准最完整的一次检阅,首都警官合唱团、胜利石油管理局合唱团、河南大学研究生合唱团等合唱团的杰出表现,折射了我国合唱业整体水准发展现状,“传递了激动人心的信息”。

  中国音协党组书记、作曲家徐沛东说,与10年前相比,合唱的普及程度和被传播程度大大提高,仅广东一省就有万余支合唱队伍,其他如北京、贵州等许多地方,合唱都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合唱水准更是大幅提高,无论音准,对作品的阐释,还是作品的复杂程度,都不逊色于专业,有的甚至比专业还强。这才是音乐艺术普及、民众艺术素质提高的表现。”

  与专业合唱团近年来演出减少、水平下降相比,他认为合唱事业之所以在10年间蓬勃发展,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合唱的纯粹性,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除了一台钢琴伴奏外,合唱没有任何交响或者电声辅助。从声乐的角度来说,各个声部交替配合,变化多端,是对音乐本体的考验,具有无穷的魅力。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专业人士介入业余合唱队伍,起到骨干和标杆作用,提高了业余的水准。他认为这个现象应该加以鼓励:“许多专业合唱团的演出不多,日子也不好过,还不如把专业的种子撒到业余团体,带动和提高整个合唱事业的水平,达到美育教化的目的。”

  未雨绸缪之虑,徐沛东还焦灼地指出:“合唱作品的创作如果不着力去抓,将直接影响合唱事业发展。”合唱作品的当代创作日见式微,大街小巷里传唱的还是上个世纪中期乃至前期的作品,远远跟不上合唱业普及发展的需求。为此,2004年中国音协“金钟奖”专门征集合唱作品,应征作品虽多,但效果不理想。为鼓励合唱艺术的民间发展,今年10月份举行的“金钟奖”将在原有专业奖项的基础上,增设群众歌曲合唱比赛这一奖项。

  “写合唱作品和写儿童歌曲一样,挣不了多少钱,这个功利而现实的因素制约了创作。对合唱作品和儿童歌曲的创作,政府应该考虑建立奖励机制。”徐沛东呼吁。

  《人民日报》 (2005年09月04日 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