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追忆父辈业绩 发扬爱国精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07: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追忆父辈业绩 发扬爱国精神(组图)
吉瑞芝(抗日名将吉鸿昌之女)

  吉瑞芝(抗日名将吉鸿昌之女):

  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回忆起

  60年前抗战胜利的情景,吉瑞芝老人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中华民族不可辱’。这句话,父亲常挂在嘴边。”身为抗日名将的女儿,她深受父亲爱国情怀的熏陶。“小时候,父亲经常把我抱到书桌上让我‘演讲’。演讲的内容都是他给我讲过的花木兰等民族英雄的故事,结尾总是以‘我是中国人,不当亡国奴’结束。”

  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将军在北平遭杀害。“刑场上,父亲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奋笔疾书:‘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短短的20个字,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领会。”

  吉瑞芝老人同样十分注重对孩子和青年一代的教育。她认为,光荣的历史和英雄先烈的事迹,同样能感召早已远离战火、尽享和平的人们。吉瑞芝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宣讲团成员。许多孩子都喜欢叫她“故事奶奶”。

  “我很喜欢给孩子们讲爱国主义故事,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我把父亲的事迹编成了生动的小故事———《我是中国人》、《察北抗日同盟军》、《英勇就义》、《为民兴学》和《大义灭亲》等等。”吉瑞芝说:“孩子们听了很感动。”

  “我们都不能忘记那段历史,而且要铭记那段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民族力,众志成城地发展我们的经济,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吉瑞芝说。

  张闾琳(爱国将领张学良之子):

  加强海外华人后代历史教育

  爱国将领张学良先生之子、原美国航空工程师张闾琳先生对历史和往事有着清晰的记忆。

  1992年和1995年,张闾琳两次回国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并参加为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共优秀党员阎宝航烈士的纪念活动。1994年,张闾琳夫妇还赴沈阳参观了“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纪念塔”、东北大学旧址、东三省讲武堂旧址与抚顺战犯管理所。2004年9月,张闾琳回东北参加张学良先生逝世3周年纪念活动,并向东北大学捐赠了张学良先生部分遗物。

  回国访问期间,张闾琳先生屡屡表达他对海外华人所面对的有关中华民族历史教育淡薄的忧虑。张先生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令海内外华夏儿女为之振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热”。但与之不相和谐的是,这种情感却在有些海外华人的后代身上逐渐淡化。

  张先生认为,一方面,海外正在兴起学中文热,但另一方面,华人在逐渐融入当地经济和政治主流社会的同时,他们中间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却越来越少。

  说到这次回国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活动,张先生指出,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要把父亲的遗物送回祖国,其二是为了把他的儿子带回祖国看看。

  “在美国的华人后裔虽然经常能从报刊上看到有关中国的报道,却很难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很多华人后代对日本侵华历史的了解并不完全准确。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要多做些工作。”

  陈元济(爱国侨领陈嘉庚之子):

  父亲是我们一生的骄傲

  俭朴、谦恭、助学、爱国。这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第七子陈元济老人对父亲的基本印象。

  “父亲是我们一生的骄傲。”陈元济感慨地说:“父亲不只属于我们家族,他更属于全社会。”

  100多年前,陈嘉庚先生远赴重洋,开始他一生的创业征程。当年,陈嘉庚先生虽身在他乡,但心系祖国。“诚以救国既无术,亦只兴学资一方”。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振兴中华、发展教育的伟大事业,做到了自己许下的“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虽屡经困难,未尝一日忘怀”的誓言。

  谈到陈嘉庚先生对儿孙的教育,陈元济老人说:“父亲生前很疼爱自己的晚辈,但对晚辈的要求十分严格。他时常教育孩子不要铺张浪费,并以身作则。他对自己家人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但是为国家兴办学校(花费)上百万却毫不吝惜。虽然父亲没有给我们后人留下太多的金银财富,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继承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生活在海外的陈元济先生时刻心系祖国。

  此次随陈元济老人回国参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的陈嘉庚后裔中,年龄最小的才10个月大,是陈嘉庚的第五代后人。老人说:“今后我们还会经常回来,还会带更多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回来看看,让他们学习汉语,把先辈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杜毅(爱国将领杜重远之女):

  永葆一颗中国心

  杜毅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杜重远先生的女儿。当年,她父亲在新疆被暗杀后,她和母亲、妹妹、弟弟被关进结核病房,染上了病,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饱经磨难的杜毅对祖国的感情从来未变过。1992年,在香港定居的杜毅、杜颖姐妹决定利用父母在海外的关系,引进外资,帮助祖国改善基础设施。

  经过艰辛的努力,她们成功地为上海引进了一个投资额近1亿美元的净水自来水项目。此后,又陆续牵头引进了10亿美元的江苏火电项目、谈判引进15亿美元的印尼天然气。引进国际一流的私立医院的设想也在稳步进行中……

  杜毅对祖国的情感体现在方方面面。1996年底,杜毅姐妹为上海苏州河整治工程捐款100万元人民币,这是苏州河整治办公室收到的第一笔来自海外华人的捐款。杜毅还关注对青少年的教育,2004年5月,姐妹俩捐资建设的“杜氏夏威夷吉他教育基地”在上海市正式揭牌。

  为了让后人不忘几十年前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杜毅姐妹编注的《还我河山——杜重远文集》于1998年3月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美国华盛顿和旧金山两地的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联合成立了“全美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兴建会”,该会聘请杜毅担任顾问。

  (本报记者 任成琦 整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9月04日 第三版)
追忆父辈业绩 发扬爱国精神(组图)
张闾琳(爱国将领张学良之子)

追忆父辈业绩 发扬爱国精神(组图)
陈元济(爱国侨领陈嘉庚之子)

追忆父辈业绩 发扬爱国精神(组图)
杜毅(爱国将领杜重远之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