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激动的眼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07:24 成都日报

  6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烟消云散,矢志抗战的峥嵘岁月却永不忘怀。昨日上午,在我市老干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许多亲身参加过那场战争的老战士、老同志欢聚一堂。当年的小战士如今已两鬓飞霜,然而豪情不减当年,热血依然满腔。在感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的同时,他们纷纷殷切寄语我市青年一代:不忘历史,保持理想,坚持学习。

  人物:史兰英

  寄语:以史为鉴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从儿童团团长到联防村副村长,史兰英将生死置之度外;从18岁入党到新兵连学习,史兰英随部队先后参加了多次战斗、战役,竭尽全力完成了各项任务。而她的丈夫,则是功勋卓著的临汾旅旅长黄定基。

  退休后的史兰英一刻也没有休息过,她每天都在笔耕不辍地完成《永远忠于党的事业——我的回忆》。在她近50年的战斗和生活中,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学习。“人生如书,‘翻书’就是不断地回顾历史,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忠于党的事业。”史兰英告诉记者,学习,可以不断地憧憬未来,可以更好地创新,不断前进。

  人物:王真

  寄语:保持理想 青年应坚持学习

  “是中国共产党把我教育成人,把我养育成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我的这一生。”现年80高龄的王真告诉记者,13岁时便入党,这是他获得的第5枚纪念章。1938年冬天,仅仅13岁的他,已经是牺盟会、学生抗日救国会和青年抗日救国会的成员。高小毕业后,14岁的王真被提拔为区委委员,从此离开家乡,一直在115师从事宣传工作,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年轻人的思想会影响整个社会,所以年轻人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王真告诉记者,现在绝大多数青年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有崇高的理想与抱负。但也有个别青年把金钱、享受、玩耍当作追求,这是不对的。一定不要辜负革命先烈用牺牲流血换来的和平幸福生活,一定要保持理想,坚持学习。

  人物:曹建业

  寄语:珍惜和平 身在福中要知福

  “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在抗日战争中,我们牺牲了几千万人,损失了几千亿元,这段惨痛的历史不应该被忘记。为了今后不被侵略,为了今后的国富民强,我们一定发展国力,牢记历史。”谈起过去的抗战岁月,曹建业慷慨激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现在都一一实现了。“身在福中要知福,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踊跃地致力于社会经济建设中。”记者张婷婷谢明刚

  为和平而激动 那是胜利的泪水

  “我们一定要让这些老战士在第一时间内戴上属于自己荣誉的纪念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他们的关怀。”昨日下午,根据本报热线反映,当市老干部局局长姚方了解到还有个别老同志因为生病、年老行动不便,或没统计到等原因,还未戴上抗战纪念章时,立即和工作人员兵分几路,将抗战纪念章及时送到了15名老战士的手上。

  这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冲锋陷阵,都没掉一滴眼泪的抗战老兵,昨天当他们戴上纪念章时,回忆起60年前的伟大胜利时?熏却个个激动得泪流满面。

  人物:赵愚正

  回忆峥嵘岁月 老同志道出小秘密

  得知我们要来送纪念章,昨日中午,原市科委主任赵愚正刚吃过午饭就开始在楼下等候了。一见面,老人显得格外激动,我们还没进屋,老人就先提出了一个小要求,“能不能让我先看看纪念章?”见老人如此心切,市老干部局和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立即拿出纪念章让老人家“先睹为快”。一看到金灿灿的纪念章,80高龄的赵愚正神情立即严肃起来,他拿起纪念章,左右仔细地端详,久久舍不得放下。最后,还是老伴提醒他:“旁边还有客人呢,”他才一下“醒”过来,忙着招呼我们进屋。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也就是做了两件事。”提起过去的经历,老人谦虚地说,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一所革命学校担任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后来,他又转到关中分区第三区任宣传队长,向老乡宣传革命道理。

  临走时,老人向我们道出了一个小秘密,“小日本是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的,当时我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实际上8月11日晚上就知道日本要投降了。”赵愚正接着说,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延安城,当晚到处是人们举着火把狂欢的场面,不少人跑到大街上高呼:“我们胜利了,小日本要被赶跑了。”

  人物:张体源

  珍藏起纪念章 留给儿孙世代传承

  当我们来到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体源家里时,尽管老人已经93岁,耳力不济,但他正戴着助听器,专心致志地收看有关抗日战争的报道。“看到这些,我就想起了过去,”一见面,老人就激动地对我们说。

  当市老干部局局长姚方将象征着荣誉的纪念章给张老戴上时,老人将纪念章摸了又摸,然后立即摘下来,又仔细地看了一阵子,就放进了盒子里,“我要把它珍藏起来!还要留给儿孙。”

  张体源说,得知昨日上午央视要直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实况,上午8时他就打开电视做收看的准备了。“胡总书记讲话振奋人心,特别是他说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让我感到振奋。”张体源说,如今看到国家一天比一天兴旺,打心眼里高兴。

  记者了解到,张体源1933年就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参谋处书记,一二九师卫生部政委秘书等职。当记者要听听张体源讲讲过去的故事时,他也谦虚地说,“没啥讲的,没啥讲的,都过去了。”不过,老人却对年轻人提出了殷切希望:“你们年轻人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国家未来就靠你们。”临走时,老人说。

  人物:邓朝贵

  12次伤泪未流 手捧荣誉双眼婆娑

  正在温江区五医院里住院治病的邓朝贵听说我们要给他送纪念章,一向最听医生的话的他,今天竟不听医生的话了,吃过午饭后,医生要他睡一会儿午觉,可是他却怎么也不愿意,“今天我有重要的客人要来。”他一直坐在病床上等着我们的到来。

  在病房里,当市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把纪念章拿出来,交给护士准备给他戴上时,“不忙,先让我看看再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特级战斗英雄”此时竟激动得掉下眼泪。“我一生参加过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戎马战斗18年,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550多场,12次负伤,身上被打了36个洞,我没掉一滴眼泪,但今天,我确实控制不住自己了。”拿着纪念章,邓朝贵哽咽着说。邓朝贵将纪念章握在手里,足足又端详了十多分钟,才让护士给他戴上。本报实习记者李奎摄影 杨永赤

  为相见而激动 那是骄傲的泪水

  “我等了你一辈子,几十年了,一直在找你,今天可终于把你给找到了!”看到本报前日有关市档案馆保存有500多份60年前的《阵亡通知书》报道后,昨日上午一大早,家住青羊东一路的刘毕华婆婆在儿子和儿媳妇的搀扶下来到市档案局,当找到丈夫邓成峰60年前牺牲的《阵亡通知书》时,刘婆婆和儿女抱成一团,顿时哭成了泪人。

  出征 为保大家舍弃小家

  尽管刘婆婆今年已经79岁了,但对过去的事仍然记得很清楚。“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刘婆婆抹了一把眼泪,颤抖着说。

  “他是1940年7月8日走的,当时我们结婚才一年。”刘婆婆的丈夫出川参加抗日的时候,她已经有了8个多月的身孕,马上就要临产了。“我很想他能留在身边陪伴我,照顾我,可是他说,日本鬼子不撵走,老百姓就不得安宁。”知道自己不能留住丈夫,她只能答应了。

  “他走的那天晚上,我们通宵都没合眼,反反复复叮嘱我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第二天一大早,丈夫就起床了,给她作好了早饭,然后才叫她起来吃。“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给我做饭。”吃完饭后,丈夫邓成峰就准备上路了,“上路前,他一直盯着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盯了一阵子,他突然转身就走了。”回忆起和丈夫分别的那一刻,刘婆婆泪流满面,她说,邓成峰大概走了20来米远的时候,一下转过身来,对着她喊道:“你等着我,把日本鬼子赶跑了我就回来。”

  思念 前线家信传来捷报

  邓成峰走后不久,刘毕华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我天天看着儿子,就能想起他,”“丈夫走后,我开始还能收到他写的信。”刘婆婆一个人还在憧憬,丈夫回来看到自己的儿子,一定高兴得不得了。

  刘婆婆说,丈夫参加抗战后,开始她还能收到丈夫从前线写回来的信,“信中全是问儿子的情况?其次,就是给我汇报他在前线又杀死了几个鬼子。”刘婆婆看到信后既担心,又高兴。担忧的是丈夫的安危,高兴的是丈夫杀死了鬼子。“有时候,我还要拿着丈夫的信,去给邻居们摆!”“那个时候,我最大的希望能早点将鬼子撵走,我们夫妻好团聚。”

  等待 鬼子投降不见夫归

  可是到了后来,刘毕华竟收不到丈夫的信了,她整天望眼欲穿,就这样一直等啊等。终于等到1945年9月3日那天,她知道日本签署投降书的消息时,“当时我高兴极了,搂着儿子说,鬼子终于投降了,你爸爸就要回来了,”“当时儿子还不知道爸爸是谁,就一个劲地问‘爸爸是谁呀’。我就给他说,你爸爸是个大英雄,把鬼子赶跑了。”

  鬼子投降后,仍然没有丈夫的音讯,这时,刘婆婆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她一个人又当妈,又当爹,和儿子相依为命。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婆婆仍然没等回她的丈夫。也没有收到丈夫的任何信息。由于一直没有丈夫的消息,刘婆婆也一直未再嫁,“我还是盼望着,有一天,他能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骄傲 亲人肉躯献给抗战

  前日,刘婆婆的儿媳妇吴瑜晓在本报上看到了关于市档案馆的《阵亡通知书》的消息,“我公公是不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她立即把报纸拿回家,和丈夫商量了一阵子,最后,他们决定带着母亲一起来看看,有没有父亲的《阵亡通知书》。昨日上午刚吃过早饭,他们便来到市档案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仔细寻找,当邓成峰三个字出现在三人面前时,刘婆婆弄了半天才醒过神来。“没想到,我等了他几十年,等来的竟是一张发黄的纸,”看到丈夫的《阵亡通知书》,刘婆婆老泪纵横,差点晕了过去。

  “不过他是为国而捐躯,我为他感到骄傲。我要让儿孙们都记住,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家庭也作出了贡献!”刘婆婆最后说。实习记者李奎陶志民(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