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送别大作家刘白羽同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15:38 今晚报

  刘白羽是大作家,是我尊敬的大作家。

  当我还是一名青年军人,便受到他《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作品的教育和鼓舞。当我成为一名文学编辑,更编发过他不止一部作品。例如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就由我签发。

  同白羽同志交往不多,每次拜访,总是怀着敬仰、聆听、求教的心情。

  今年1月,他的《风霜集》出版。这可能是他生前亲手编订的最后一部书。我认真拜读,等于读了他的自传,本想择时给他写信,谈谈他字里行间洋溢的热烈、积极、乐观、豪迈的精神和情绪,想不到,8月25日中央电视台讣告他辞世,令我震惊、悲痛。

  白羽同志的一生,可谓军人的一生,战士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1938年,他22岁到延安。毛泽东主席让他教书,他要求到前方打仗。他求战心切,毛主席便派他陪同美国海军武官卡尔逊到华北战场考察八路军的抗日游击战。对白羽同志个人和中国抗日战争,这都是一件重要史实。卡尔逊负有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嘱托,他此行涉及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日形势的评估,尤其涉及对共产党八路军的评估。卡尔逊华北战区行后写了一本书:《中国的双星》。半世纪后,美国“卡尔逊中国之友”主席格罗斯曼,凭卡尔逊书中的纪念照,来华找到了刘白羽。又过了15年,2003年,卡尔逊的孙女拉文,将毛泽东当年给卡尔逊亲笔信的影印件,作为极珍贵文物递到刘白羽手上。在这封信里,毛主席称“主任刘白羽”,对卡尔逊说,“你要的翻译也由刘先生负责物色”。

  毛主席的信写于1938年5月9日。近读我们洪洞县一部抗日资料,其中记述:38年12月中,朱德、彭德怀在洪洞八路军总部高公村会见美国海军情报官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同朱德交谈后,卡尔逊在日记中写道:“我立即直觉地感到,我找到了一位热情豁达的朋友,一位人们的真正领袖。”

  这就是说,从5月中自延安出发到12月中在晋南见到朱总司令,白羽同志与几个伙伴,陪同这位美国总统特使在华北战场辗转达七个月之久。他们在郑州与卡尔逊分手,当然是更晚的日子。

  白羽同志能写出朱德传记,是因为他1939年进入了太行山游击战场。

  我转叙这一段史实是想说明,白羽同志不凡的战士经历、战斗征程就是这样开始的。

  今年初春,我正读《风霜集》时,接到乌鲁木齐市的一个电话。来电者曾是军人,我的上级,年已八十。他也在读《风霜集》,特别讲到他们中学老师给他讲过白羽同志的《逃出北平》,并询问白羽同志的近况。在《风霜集》里,白羽同志记录了他在天安门前看到日寇坦克如何横行无忌,鬼子的行径怎样凶恶,他感受着何等的耻辱和愤怒,是在这样情景下他逃离北平而奔赴延安,难怪一个八旬老读者至今仍有记忆。

  日本投降,内战爆发。白羽同志一手握笔一手持枪,从东北到华北,从中原到华南,一路转战,建国后又踏上朝鲜战场。他生命的光彩和一系列文学篇章,都在征途与烽火中闪烁。

  有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当时由苏联人帮助拍摄,由白羽同志和苏联大作家西蒙诺夫共同撰写解说词。在朝鲜战场的大掩蔽部里,我多次看过这部影片,在深受鼓舞和教育的同时,熟悉到能背诵它的全部解说词。可以说,我的“文学语言”,无形中受到它相当的影响。后来再也看不到这部影片,不知何故,颇感遗憾。

  白羽同志对中国革命军事文学的贡献毋庸置疑。作为中国作协的老领导之一,他对作家队伍的建设,对文学创作的推动和组织,也付出许多心血。但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大环境大背景,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文学界的诸多事件诸多运动,不仅使不少好同志遭受伤害和痛苦,后来也使如白羽同志这样文学界领导人,陷入尴尬、被动、痛苦、争议。

  例如,作家秦兆阳同志生前曾对我讲,他写《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一文,是当时作协党组交予的任务,文章也经党组审阅过。他提到给他任务的两个领导人,有一个就是白羽同志。说实话,这样的事,使我这样后辈的同情,自然在受到伤害的兆阳同志一边,当然想了解当年的有关领导对类似历史的态度。

  我的感觉是,没有想通的事,白羽同志即使内心翻腾也保持沉默,不自欺,更不欺人;一旦想通,他则真诚自责。这在近年徐光耀同志《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文发表后他致光耀同志的信里,表现得最为磊落光明。如果我记忆大体不差,白羽同志将自己在那一段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到了“有罪”或“罪责”的高度,令我十分震撼又十分钦敬。我曾给他写过一信,内容之一正是对他这种真诚、坦率、博大的襟怀表示钦佩。

  光耀同志为白羽同志的态度甚是感动。我想,兆阳同志如还健在,对白羽同志此种风格和人格,也会感动,心中块垒会因白羽同志的真诚而化解。

  白羽同志在对待人生道路、文学道路和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乃至错误上,都表现出真诚坦荡的战士的风格、品格和高尚人格。

  白羽同志走了,在他的人生归途,我们将长久凝望他伟岸的身影。 2005.8.27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