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边疆农牧民:我们的生活不再寂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19:35 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4日电(记者曹志恒)2005年10月,祖祖辈辈生活在新疆边远山区、大漠深处的20万农牧民将结束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节目的历史。几年前,为解决新疆边远地区农牧民听广播、看电视难问题,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扫除广电“盲区”,至今已有4696个“盲区”被广播电视信号覆盖。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柯尔克孜自治州的牧民塔西普拉提,一大早便带着调频收音机上

山放羊。晚上归来,精彩的电视节目又吸引住了他的眼睛,一家人围着电视看到很晚才肯睡觉。

  塔西普拉提说:新闻节目是我每天放牧时必看的内容之一,在没有广播电视以前,白天盯着天空发呆,晚上守着油灯睡觉。现在可好了,各种各样节目都能收到,边境牧民的生活也不再寂寞了。

  从2005年起,新疆又在各地新建5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为30个县新增了调频广播。新疆广播电视局科技处处长张铭说:目前,新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达92%以上。而极少部分群众散居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多数地方不通路、没有电,覆盖成本远远高于人口聚居区。

  然而,国家的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并没有忽略在沙漠深处的几户人家。张铭说:今年我们启动了50户以上的通电自然村全部完成广播电视覆盖,在最贫困的和田地区,20户以上770个“盲点村”在国家的帮助下也将完成覆盖。今后,我们还会搞20户以下的自然村覆盖,让全新疆各族人民都看上电视、听到广播。

  新疆广播电视局总工程师张平说:目前,新疆已经形成短波、中波和调频“三位一体”的广播覆盖效应。如果计算短波覆盖,新疆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收听到用短波发射的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而国家正在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在只有一个主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4+2”覆盖,即当地农牧民可以收看到4套电视节目和2套调频广播。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实行“5+3”覆盖方案,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能听到或看到用本民族语言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

  且末县阿羌牧区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昆仑山,散居着1300多户牧民,因为山高路远和不通电,生活在那里的牧民逐水草而居,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从1999年起,且末县将牧区400余户牧民搬迁下山,安置在5个牧民定居点,并牧民修建了新房、暖圈、厕所,通上了水、电、电话和电视。过惯了与世隔绝生活的牧民们也开始了解牧场外五彩缤纷的世界。

  2000年,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国家加强边远民族省区广播电视建设,新疆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2001年为例,国家对新疆的投资,超过了过去十五年投资的总和。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还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译制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电影、电视剧,这些影视节目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然而,新疆人的眼界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天空”,2004年起,新疆的广播电视向中亚各国进军,期望开辟中亚广阔的“空中市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