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国村盖在德国王宫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08:34 环球时报
俄国村盖在德国王宫旁(图)
俄国村的东正教教堂

  李宏伟摄

  波茨坦是紧挨着柏林的一座小城,德意志帝国的前身普鲁士王国曾定都于此。包括著名的无忧宫在内,这里的每一座建筑和花园都被德国人视作民族瑰宝。令人惊奇的是,在无忧宫的旁边,竟然有一个美丽的俄式小村庄,一草一木都是地道的俄罗斯风情。

  从无忧宫后面下去,远远就能看见一个圆顶的俄罗斯东正教堂,这在德国并不多见。陪同我们的德国朋友解释说,那里就是波茨坦的俄国村,村子的南边还有12座俄式木屋,所有建筑物的排列呈典型的俄罗斯东正教十字架的形状。

  我们怀着好奇心推开教堂的门,红光满面、一袭黑袍的神父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欢迎来到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我是神父科尔加达。”接着,他指着教堂中一幅幅金碧辉煌的圣像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历代沙皇的礼物!”经科尔加达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这个俄国村已有近200年历史,它见证了俄罗斯和德国的一段特殊友谊。

  1806年,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举打败了普鲁士,普鲁士国王菲特列·威廉三世只好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寻求庇护。然而迫于拿破仑的强大压力,普鲁士次年被迫和法国结为盟国,派兵帮法国征讨俄国,并俘获了500名俄罗斯士兵。威廉三世心中充满了对俄国的愧疚,为了回报亚历山大一世曾经的救命之恩,他下令好好款待这些战俘。加上对俄国民歌的偏爱,威廉三世又从中选出了62名擅长唱歌的人,组成了一个普鲁士军乐队。

  拿破仑军队在1812年的波罗底诺战役中吃了败仗,普鲁士趁机和俄罗斯重新结盟,那些被俘士兵也可以返回家乡了。但是,由于威廉三世对俄国民歌如痴如醉,他请求亚历山大一世把62名乐手留在了波茨坦,并对他们爱护有加。

  当年赠送给他们的金币和奖章至今保留在涅夫斯基教堂里。为了让乐手们不再想念家乡,威廉三世派人将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个村庄原封不动复制到波茨坦,乐手们就在此娶妻生子,现在的12座木屋就是他们当年的居所,其中第5座和第11座木屋至今仍居住着俄国乐手的后裔。

  在俄罗斯,没有教堂就不成村庄。波茨坦的俄国村当初却没有教堂。为了加强和俄国的关系,威廉三世将女儿许配给亚历山大一世的弟弟,令其入乡随俗改信了东正教,还下令在俄国村中建造一座东正教堂,从俄国请来神职人员主持宗教仪式。涅夫斯基教堂就是这样诞生的,到现在依然归莫斯科东正教大牧首管辖。

  告别了科尔加达神父,我们准备再去拜访当年俄国乐手居住的木屋,希望从今人的口中听到他们更多的故事。在蒙蒙细雨中,我们轻轻叩响了那深棕色的大门,里面却久久没人回应。正当我们感到失望时,另一个木屋的大门打开了,女主人安妮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友好地引领我们进去参观。里面的花园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郁郁葱葱长满了青草,各色花朵在细雨中更显得多情。安妮介绍说,她和丈夫都是德国艺术家,两人租住在这里好几年了。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上楼听他们为我们演唱一首俄罗斯民歌。我们欣然接受了邀请,踩着古旧的木板楼梯来到二楼。在一架钢琴边,安妮的丈夫弹奏起吉他,安妮则手捧歌词唱了起来。在悠扬的俄罗斯曲调中,歌者和听众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如果当年的俄国乐手能听到,思乡恐怕是难免的吧。

  《环球时报》 (2005年09月02日 第二十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李宏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