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年磨砺,秦淮河再现桨声灯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10:20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这是我们的母亲河。从武定门、过水西门、至汉中门、到三汊河,长12.5公里的秦淮河曲曲弯弯,无限深情环抱着南京城。曾几何时,这里河水发出的熏天臭气让市民们避之不及。如今,经过水利、环保、景观、路网、安居五大工程建设,秦淮河已成为市民们亲近、休闲的伙伴。后天,别具风情的画舫就会载着市民和游客泛舟秦淮,尽赏两岸风光。

  三年整治,五大工程,外秦淮河开始变清变美

  秦淮河自古就是两岸南京人生活的摇篮,看着南京城一点点长大。但在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秦淮河由过去的城外之河变成了城中之河,违章建筑两岸林立,水体受到污染,“脏、乱、差”一度成了秦淮河环境的代名词。怎样让母亲河干净靓丽起来?2002年4月,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在2005年十运会召开前全面整治秦淮河主城段,把秦淮河建设成一条“美丽的河、流动的河、繁华的河”。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成为我市迎接十运会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成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市建委、规划、交通、水利、市政公用、环保等部门联合为总体规划招标编制方案,随后在国际上征集。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蓝图渐渐清晰:通过水利、环保、景观、路网、安居五大工程,分成入江口、石头城、西水关、中华门、运粮河五个不同特色的风貌段,全面打造秦淮河风光带。2002年12月12日,市城建集团投入25亿元,秦淮河武定门闸至三汊河入江口段、全长12.5公里的整治工程动工:拆迁房屋38万平方米、拆迁居民4356户、搬迁工企单位97家;改造影响景观的防洪墙约20公里;改造、出新沿线房屋110余幢,出新、亮化沿线跨河桥梁13座;新添绿地约100万平方米……污水是让河水变黑发臭的重要污染源,污水截流自然成了秦淮河整治工程的重要内容。2003年6月,秦淮河污水截流工程动工:北起三汊河口,南至双桥门,约25公里长的污水管道埋在秦淮河两岸;新建了清凉门、集合村、佳盛花园3座污水泵站;全线截流各类大小污水排放口550个……市建委副主任王薇告诉记者,8月上旬,秦淮河污水截流工程全面试运行以来效果良好,已基本达到了旱季污水不下河的整治目标。

  实施引水工程,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让河水真正动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母亲河要真正永葆青春与美丽,还要动起来。为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引水调水工程开始同步实施:三汊河口新建的河口闸,就是为了在非汛期控制和调节河水水位。而汛期闸门打开,秦淮河水将直接流入长江,起到排洪泄洪的作用。如此一来,河口闸与武定门闸、秦淮新河闸、溧水天生桥闸、南河莲花闸、雨花闸等实现了六闸联合调度,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将秦淮河上游石臼湖水和长江水引来,既加快水体更新速度,又改善水质,使母亲河真正流动起来。五项整治工程开展的同时还考虑到秦淮河风光带的打造。为此,河口闸闸体采用了双孔护镜门结构。市水利局工程管理处处长束文杰告诉记者,双孔护镜门的闸体行洪时闸门打开,在空中与河水呼应,就像一副河床戴着的眼镜,这种新颖的闸体目前是亚洲首座,国外也只在荷兰出现过。枯水期闸门落下,控制水位最高达到7米,上下游的水位差有1.5米,河口闸处将形成一个微型的瀑布,成为秦淮河风光带乃至长江下游沿岸的亮丽景观,而闸体本身,如今也成了三汊河口风貌段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塑造秦淮河文化游品牌

  再过两天,秦淮河8艘仿古画舫将载着市民和游客泛舟秦淮。这只是秦淮河历史文化挖掘的一个成果。作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悠久的历史积淀在河边的每个角落,河上曾有七桥瓮、九龙桥、淮清桥等40余座古桥;河边曾有大报恩寺、号称“中兴戒律第一祖庭”的古林寺、清凉寺等3座古刹;生活在岸边的老百姓留下了众多的民俗文化,还有约20处名人故居、古街古巷等。秦淮河就是南京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王晨艳告诉记者,厚重的文化内涵是秦淮河留给我们的文脉,是巨大的财富,在整治中要充分挖掘,要与提高城市品位结合起来,更好地彰显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2003年12月开始,该公司组织文化、旅游等方面专家及专业公司,对秦淮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共收集整理出有关遗址遗迹的照片和绘图159幅、包括南京地方饮食风俗等内容的资料146条、典故纪闻196则、从2000多首诗词歌赋中挑选315首著名古诗和古词,最后汇集成“历史变迁”、“遗址遗迹”等五大套资料,形成《秦淮河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项目策划方案》。后天,根据方案形成的“白天—秦淮古韵文化游”、“夜晚—桨声灯影夜秦淮”就将与市民见面。王晨艳透露说,近期,秦淮河还将以“一带、两廊、五片、八景”的景观建设为基础,逐步把沿岸的景观景点做成做精,做出秦淮河独有的文化味儿。南京日报记者 师擎(编辑 晨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