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顾恺之在南京吃甘蔗“渐入佳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10:20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实习记者 张玉宝渐入佳境,这是一个被用来形容事情一步步好转的成语,《汉语成语词典》中对它的解释是:“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这个成语是由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的秦学清提供给记者的。受到本报探索南京成语之源的报道启发,秦学清在这本《南京通志》里也收录了这些起源于南京的成语,在整理这些成语时,他发现渐入佳境这个成语也是起源于南京的。秦学清说,渐入佳境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晋书·顾恺之传》,在这本书里清清楚楚地记载着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他从小就随父移居京师建康(南京),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居住在建康。顾恺之喜欢吃甘蔗,但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吃甘蔗时跟别人相反,每次都是从甘蔗的梢部吃起。因为甘蔗最甜的部分在根部,这样从梢往根吃越吃感觉越甜。很多人看他这样吃甘蔗感到不解,问他,回答说:“从上往下吃,越吃会越甜,这叫渐入佳境。”后来渐入佳境就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因为这些事发生在顾恺之在建康生活期间,因此秦学清认为这是起源于南京的成语。

  相关典故

  据《建康实录》载,顾恺之20岁即蜚声画坛,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当时,建康城郊的瓦官寺刚落成,为了装饰这座寺庙,寺里的和尚向在京城的官员们进行募捐。但是所捐银两不多。一次,寺院里的和尚碰到顾恺之,请这位年轻的画家多少捐些银两,装点佛像。顾恺之想了一下接过化缘簿,大笔一挥在上面写下:“认捐一百万两。”和尚大吃一惊,以为顾恺之是戏弄他。顾恺之却非常认真:“既然认可,决不少你半文。”顾恺之让和尚给他在新建的寺庙准备好一面新墙,他闭户月余,画成一幅大型壁画。原来这是一幅佛教中的菩萨画像,但是其中的主像维摩诘像,却有眼无珠。和尚不解,顾恺之说,等开庙的那天,就给维摩诘像点眼珠,不过第一天来看画像的人要捐十万两银子,第二天看的捐五万,第三天随意捐。果然,开庙的时刻一到,顾恺之点好眼珠后,大开殿门,维摩诘像顿时神采焕发。观众大饱眼福,赞叹不已,一时轰动,不久就捐得一百多万两银子。(编辑 田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