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油价:全球经济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10:36 大洋网-广州日报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攻陷了每桶70美元心理大关。石油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其中原因何在?这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

  张锐

  谁在拉高油价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果在一年之前有人提出设问:石油价格是否会突破50美元/桶?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然而,斗转星移,如今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几乎不知疲倦地一路提速,甚至接近疯狂。

  未来的油价还会上涨吗?笔者认为,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在出现了“井喷”行情之后或许会逐渐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通道,但企图重新回到30~40美元/桶的日子已经没有任何可能,全球经济必须为一个高油价时代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

  虽然引致石油价格周期性上涨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还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偶然性,如地缘因素、自然灾害乃至战争,但仔细分析近两年石油市场的价格上升,我们就发现某些主要因素的作用却是恒定的。

  用强势需求对油价飙升作出相关联的诠释一点也不为过。最近几年,从经济强体的美国到蒸蒸日上的中国,从不知倦怠的欧盟到跃马扬蹄的印度,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加入到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激烈角逐之中,石油需求的口径被一次又一次撕大。据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布的国际石油月报指出:尽管导致消费者转而使用其他能源,但它并未完全抑制石油需求的增长,其中经合组织30个成员国第二季度工业石油库存就以每天132万桶的速度增加。真实的原油需求为油价高位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需求相对应的石油供给力不从心并由此引发的供需矛盾也客观存在。虽然全球每年将有20多个大型油田投产并增大石油产能,但这是建立在市场没有受到诸如战争、恐怖袭击等外来因素干扰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从根本缓解世界石油供给的紧张状况还需要一个过程。不仅如此,全球目前现有的产油能力也不容乐观。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将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生产能力预期下调了20万桶,将明年全球原油生产能力预期下调了40万桶。调整后的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量达8430万桶,日均产油量仅达到8425万桶。油价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仅从供需的层面尤其是只从需求的层面作出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发现,如果完全是真实需求拉动油价上涨,但在短期内上涨幅度不可能涨幅高达10%以上,而市场结果又确实如此。由此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国际石油价格每一次出现飙升行情几乎都与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须臾相连。

  近年来,由于美元持续疲软,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全球股票和债券市场表现低迷,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下降,因此,大量投机性基金转向了原油期货市场进行投机炒作。由于原油频创新高一般都是指期货价格,而期货价格体现的是“未来价格”,因此,虽然投机资金在商品市场的价格形成中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其强大的“放大效应”却足以让市场惊心动魄。资料显示,石油期货市场今年已新增净投资220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是6月底以来的新投资。因此,期货价格上涨速度比现货价格更快。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今年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已经接近每桶68美元,这显示预期油价继续上涨成为目前市场的一种主导情绪。而一个既成的事实是,在本轮油价屡创新高期间,从基金持仓来看,纽约原油期货市场中基金以增持净多单为主,从5月中旬到8月中旬,基金增持净多单5万多手,而原油价格从每桶46.8美元上涨到66.8美元,再次让投机基金赚得“盆满钵满”。若按照每桶60美元原油期货价格计算,现在油价中有近20美元是西方游资的投机所致。当然,只要石油市场存在套利空间,国际投机资本就不会停止自己追逐的脚步。

  灼痛世界经济

  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的石油如今已成为稳定全球经济的关键。石油价格的蹿升与飙涨无一例外将给处于复苏阶段的全球经济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不断地发出明确的警告,油价每上涨10美元,全球GDP增长将下降0.5个百分点。而一个既成事实是,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2005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将由原来的4%左右降到大约为3.2%,最高也超不过3.5%。

  许多经济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今年世界原油价格保持在每桶55美元左右的高位,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降低1个百分点。同样,受石油价格的影响,欧盟及欧元区也将原来的经济增长预测从2.4%和2%下调为2%和1.6%。而作为全球石油的第二大消费国,日本经济增长也将在高油价的冲击下降2.1个百分点。

  由高油价直接制造出的另一个重大魔影———通货膨胀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开来。美国7月份消费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3.2%,达到3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英国7月份消费物价指数也上涨了2.3%,上涨率达到了8年来的最高值。欧盟统计局最新发表报告说,欧元区今年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2.2%,比上月的2.1%略有上升,并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通货膨胀目标上限。在日本,由于其短期利率已下降至接近零,但长期利率却比较高,如果石油价格再次上升,势必促使日本进一步提高短期和长期利率。如此,因为要控制通货膨胀回升,日本经济势必继续沿着低迷的方向走下去。

  整个亚洲经济也正面临着石油价格升势的考验。亚洲开发银行最近公布的报告认为,由于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等影响,亚洲国家经济正逐步放慢。由于亚洲各国除马来西亚外都是石油进口国,为了减少高油价对于企业所带来的冲击,亚洲各国政府提供了大量补贴和退税优惠,由此将直接影响亚洲贸易,并加重通货膨胀压力;而如果油价持续高涨,亚洲各国政府取消高油价补助及减税政策,那么此举对亚洲区域通货膨胀的冲击将会增大。

  中国如何幸免

  同世界其他经济体相比,虽然中国目前存在的行业生产力过剩以及中国经济一次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冲淡油价上涨的影响。但是,处于高速扩张期的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对国际石油资源的过度依赖。资料表明,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3.2亿吨,近45%的石油需要进口,估计到2010年进口依存度可达55%。中国不可避免地将本国经济推向了与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密切共振的敏感地带。

  其实,国际石油价格的“蝴蝶”效应已经在中国清晰可见。由于国内市场油价的定价机制是以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价格加权平均而成,但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比国际油价大约有一个月的滞后期,由此造成了成品油与原油的倒挂,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石油加工行业被逼到亏损的境地。仅今年上半年,石油加工与炼焦业就巨亏158亿元。与此同时,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很难将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向下游转移,我国工业企业上半年利润增长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

  输入性通胀是国外能源价格上升之后极易造成的事实。而作为今年中国政府宏观调控重要目标的物价变动曲线在高油价的直接推动下也在7月改写了多月保持的水平方向而出现“拐点”。数据显示,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8%,为5个月来的首次上涨。同样因为油价的上涨,7月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5.2%。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过一段时期后,PPI必然传导到CPI。因此,中国经济试图达到年内物价控制目标还充满悬念。

  立足长远,为了规避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频繁波动对经济造成的剧烈影响,在目前国内石油自给空间不可能放大的情况下,中国石油巨头将加快收购境外石油资产的步伐(如在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竞购尤尼科未果之后,中石油又计划以41.8亿美元竞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由此而产生的巨大成本开支也最终会反映在成品油价格上,因此,国内市场石油价格在未来将继续维持上扬态势。中国经济必须做好高油价的消化准备。(作者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